摘要:你可能从没把“眼睛红”、“眼睛干”和“心脏”联系到一起——毕竟一个在脸上,一个在胸腔里,怎么看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器官。
你可能从没把“眼睛红”、“眼睛干”和“心脏”联系到一起——毕竟一个在脸上,一个在胸腔里,怎么看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器官。
但2024年那则“42岁互联网仓管猝死”的新闻,却撕开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这位正值壮年的男士猝死前2天,曾给领导发微信请假,说“眼睛里全是血,右眼什么都看不见了”。可没人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眼疾”,而是心脏发出的最后一次求救信号。
更颠覆认知的是,美国前总统拜登2019年在直播中突然左眼充血,后来公开的体检报告也证实,他长期受房颤、血栓问题困扰;甚至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医生也从她眼周的细微痕迹里,推测出可能存在高胆固醇风险——这些看似孤立的“眼部异常”,其实都是心脏健康的“晴雨表”。
今天我们就来聊清楚:为什么眼睛能提前“预报”心脏问题?如何从眼睛里揪出2个致命信号?以及一个20块钱就能做的检查,怎么提前5年避开猝死风险?
眼睛出血、充血或是猝死前的预警信号
在聊来自10年前的预警心脏病的眼睛症状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2024年9月,一位互联网公司42岁的仓库管理人员发生猝死。9月18日,这位男士发生猝死的意外的两天前,他和领导反微信请假说:“我今天够呛能上班了,我眼睛里面现在全是血,然后右眼里边什么都看不见了现在。”“缓了好半天才找到你的微信,啥也看不清了现在。”
就在一天后的9月19日晚,这位男士还和他的直属领导通了最后一次电话,之后便没了音讯,直到家人发现他最终在出租屋猝然离世,为何正值壮年的他会突发猝死?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在他的请假微信中已经透露了猝死信号,但没人注意到!
而这个猝死信号就是眼睛充血!
很多人疑惑:心脏出问题,怎么会先在眼睛上表现出来?
事实上,视网膜血管是人体唯一能在“不开刀”的情况下,直接看到的小血管。它的直径只有100-200微米(大概一根头发丝的粗细),却和心脏、大脑的微血管属于“同一套循环系统”。
如果心脏、大血管出了问题,比如血压高、血液变稠,最先“爆管”或“堵塞”的,往往是最细的“毛细血管”。而眼睛里的小血管特别“敏感”,当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壁弹性下降时,它们会先出现充血、出血、扭曲等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比心脏出现明显症状(比如胸痛、心悸)早3-10年。
所以说,眼睛里的小血管,就是心脏健康的“前置哨兵”。它的任何异常,都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心脏快扛不住了”。
而第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眼睛信号就是——出血或充血!
眼睛出血或者充血,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熬夜、长时间刷视频或者上火了,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你忽略掉了致命危机的一个救命信号!
但,的确熬夜或者刷视频会让眼睛充血,我们究竟如何分辨“眼红”和心脏有关呢?
1.一个技巧判断“眼红”是否和心脏健康有关
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
•如果是“局部红”,比如眼角一小块红,可能是揉眼睛、结膜炎,问题不大;
•如果是“整个眼白都红”,甚至出现“血块”“看不见东西”,比如仓管说的“眼睛全是血”,必须立刻警惕——这可能是视网膜血管破裂,背后藏着高血压、房颤、血栓等问题。
拜登的案例就是典型:2019年他左眼突然充血时,体检报告显示他正在服用“抗凝药”(预防血栓),且有过脑动脉瘤、深静脉血栓病史。医生推测,他的眼部充血,正是血管弹性下降、凝血功能异常的表现——这些问题,最终都指向心脏健康。
2.一张便宜的眼底照片,也能提前发现心脏风险
除了通过观察眼睛是否充血外,还有一个更加实操的方法就是去拍一个眼底照,能通过眼睛提前5-10年发现心脏风险。
它的优势超出很多人想象:
•便宜:一次只要约20块钱,大部分地区已纳入医保;
•无创:不用抽血、不用打针,坐在机器前拍张照就行;
•精准:国际团队在《心脏》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通过分析眼底血管的扭曲度、分叉角度,能预测未来10年心血管死亡风险,准确率堪比传统抽血检查。
那我们怎么看自己的眼底照?记住A、B、C这3种血管模式:
•C型(安全型):血管密度高、分支规整,就像“整齐的城市街道”,心血管风险最低;
•B型(中等风险):血管粗细均匀,但分支略少,属于“看似正常但需警惕”,可能和早期高血压、高血糖有关;
•A型(高危型):血管稀疏、分支少,像“荒废的乡村小路”,十年内心血管死亡风险比普通人高2-3 倍。尤其糖尿病患者、吸烟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模式。
但要说明的是,即便出现风险也不要过于紧张,因为留有足够多的时间,所以这些风险大部分是可逆,只要早干预,血管能慢慢恢复健康。
建议:25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加一项眼底照;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的人,每半年查一次,体检中心、眼科门诊都能做。
除了眼睛充血可以提前观察心脏病风险外,还有一个相对更加隐蔽的眼睛特征,也能提前预警心脏病风险。
眼睛干的睁不开?当心!很可能是血脂在“搞事”
你平时有没有眼睛很干的时候?
如果说“眼睛出血”是“急性求救信号”,那“眼睛干”就是更隐蔽的“慢性信号”——很多人会随手滴眼药水缓解,却没意识到,这可能是血脂异常的表现,长期下来会增加心脏负担。
2025年《临床过敏与免疫学综述》的文章指出,干燥症患者中,80%会出现“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升高”——这意味着,眼干不仅是眼部问题,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的信号。
为什么眼干会和血脂有关?
眼睛表面有一层“泪膜”,就像“保护罩”,由外到内分为油脂层、水层、黏液层。其中,油脂层负责锁住水分,而油脂的合成需要正常的脂质代谢。如果血脂异常,油脂层分泌减少,泪液会快速蒸发,导致眼睛干;反过来,长期眼干也会提示血脂可能出了问题。
但是,造成眼干的原因很多(比如长时间刷视频),如何判断眼干是危险的“心脏”相关问题呢?
有3个简单的判断步骤:
1.第一步:看症状是否“越休息越重”
普通眼干(比如熬夜、看电脑导致的),休息后会缓解;但如果眼干伴随“酸涩到刺痛”“看东西模糊”“早上起床眼睛粘住睁不开”,甚至出现“偏头痛”,可能是病理性眼干,需警惕血脂问题。
2.第二步:看是否有“2个危险体征”
如果眼干的同时,出现以下2个表现,大概率和血脂异常有关:
•眼球有黄斑点:血脂高时,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会沉积在眼底,导致眼球中间出现黄斑点,看东西会模糊;
•眼角有“角膜环”:眼角膜边缘出现灰白色的环,是血液中脂类物质堆积的信号,常伴随高胆固醇。
3.第三步:别依赖眼药水,先查血脂
如果眼干超过2周,别只靠眼药水缓解,建议先去查 “血脂四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 很多人查完才发现,自己的“坏胆固醇”早已超标。
不管是发现眼底血管异常,还是眼干、眼红,只要早干预,都能降低心脏风险。有一个经过科学验证的方法,普通人也能轻松做到。
发现风险后,怎么逆转心脏危机?
在哥斯达黎加的尼科亚半岛,藏着一个令世界瞩目的长寿奇迹——这里的中年人,尤其是男性,健康活到100岁的概率,是被认为长寿的日本男性的7倍!而且,当地老人心脏病的发生率也非常低。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他们长寿的秘密,或许就藏在他们独特的饮食中!
尼科亚半岛有三种长寿食物,它们能从三个维度调节血压和胰岛素、修复细胞活性、全面提升细胞免疫力,进而起到保护心脏和眼睛的双重作用。
1.每天2勺黑豆
在尼科亚半岛,黑豆几乎是每一顿餐食中不可或缺的主角。
黑豆富含极高的抗氧化剂花青素。2020年的研究发现,黑豆中的花青素含量非常高,几乎是橙子的10倍。
这种抗氧化物质,能主动出击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细胞因氧化造成的损伤,从而延缓衰老。
除了花青素,黑豆还富含大量膳食纤维,能有效预防便秘等肠道问题。另外,黑豆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稳定血糖水平,同时还能降低血压,减轻心脏的负担,为心脏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
2004年的研究指出,70岁以上的人群,每天吃2勺豆类,死亡风险就能降低8%。
2.特殊的“玉米饼”
说完了第一种明星食材,第二种食材更为常见,也在尼科亚半岛的饮食中占据更为关键的地位,它就是玉米。
尼科亚半岛的人有一种独特的吃玉米方法,就是用木灰处理玉米。
当地人在浸泡玉米时,会加入木灰。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有着奇妙的效果。木灰能够分解玉米的细胞壁,就像一把精巧的钥匙,打开了营养释放的大门。
经木灰处理后,玉米会释放出烟酸,有助于控制胆固醇,助力身体维持良好状态。同时,烟酸作为一种B族维生素,在细胞信号传导以及DNA修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且,木灰处理还能促使玉米释放氨基酸,方便人体吸收利用,为身体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
接着,尼科亚半岛的人会把木灰浸泡过的玉米晒干、磨成粉,再制作成玉米饼。
3.南瓜
第三种明星食材就是南瓜,南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这些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助力长寿的维生素A。
另外,南瓜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以及一些抗氧化和抗炎物质,不仅能够调节血糖血脂,促进肠道健康,还能帮助身体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那么,说了这三种长寿食物,到底应该咋吃呢?我们可以试一试下面这套更适合中国胃的一日菜单!
最后提醒:别等“胸痛”才重视,心脏不会突然“罢工”,它会提前几年甚至十几年,通过眼睛向你求救。下次再遇到“眼红”“眼干”,别轻易归为“小问题”,尽早检查干预,把未来的心脏疾病危机尽早“清除掉”!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凤凰大健康节目《隐藏在眼睛里的猝死信号》。
来源:凤凰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