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 | 硬核试吃、肉身试毒……315记者真实“打工”日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0 18:15 3

摘要:2025年中央广电总台“3·15”晚会曝光了多个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实,制作“3·15”调查节目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调查记者从未在公开场合露面,并且鲜有接受采访的时刻。

2025年中央广电总台“3·15”晚会曝光了多个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实,制作“3·15”调查节目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调查记者从未在公开场合露面,并且鲜有接受采访的时刻。

经过沟通,晚会调查记者大G、小T和Y姐向中国记协“舆论监督系列谈”和“我在现场”栏目来稿,分享“3·15”晚会幕后故事。

今年年初,中央广电总台“3·15”晚会工作组接到关于梁山希希纸制品公司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的举报。

这家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看似普通,规模小,产量有限。然而,“3·15”晚会执行总导演大G在互联网公开信息中查询发现,该公司竟与一家再生资源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再生资源和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这样的联系令人遐想。大G决定,对希希纸制品公司展开实地调查。

通过一系列调查,希希纸制品公司真正的黑色产业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家企业根本不生产纸制品!他们从正规生产厂家购买生产垃圾,从中挑选外观相对完好的残次品,进行二次包装与销售。

令人费解的是,按照行业规范,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残次品、下脚料必须经过粉碎后才能流出生产企业。希希纸制品公司究竟有什么神通,能买到不经切碎处理的生产垃圾呢?

此时,大G已经初步取得公司负责人刘总信任,可前期试探仍然未果。为了防止因频繁追问引发怀疑,导致前功尽弃,大G深思熟虑后,决定主动制造巧合:在垃圾运到刘总工厂时“偶然”上门,趁机直奔主题,从刘总口中套出真相。

经过近3天的蹲守,某日上午8点左右,大G终于等到一辆满载生产垃圾的卡车开进希希纸制品公司大门。估算好卸货时间,大G上门“偶遇”,顺势问起了这车“货”的情况。刘总没有防备,讲出了内幕:他们通过向生产厂家工作人员行贿,采购到未经切碎处理的生产垃圾。说完,他还留下了“我不能和你任何人说”的“金句”。

“3·15”晚会对调查节目要求极高,对企业不法行为的曝光必须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在希希纸制品公司,大G对生产垃圾的来源、翻新加工过程进行了扎实取证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些翻新的“二等品”究竟是通过谁流入市场,又是怎样卖到消费者手上呢?

对此,刘总讳莫如深。他和采购的客户谈生意时,根本不会允许大G在场,这个局,似乎破不了了……

此时,大G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不让我本人在场,我的暗访设备可以在场。

于是,大G趁人不注意时,将暗访设备放在一个能够清晰拍到刘总座位的位置。若有采购商上门,大G就离开房间,留下暗访设备在屋内工作。

凭借这一手“人机分离”,大G顺利锁定了来自福建泉州和山东临沂马头镇的采购商。通过他们和刘总的聊天内容,大G找到了销售“二等品”的网店,不仅使整个证据链完成闭环,还意外掌握了刘总为自己设置“防火墙”的方法,最终让刘总那句“一次又一次,逮了多少人,最终,他哪一个都找不到我这儿来”沦为笑柄。

在这场较量中,大G将一位调查记者的智慧和坚守发挥到了极致,成功打掉了这个每年向市场流入近两万吨“二等品”和回收料的不法企业。

在曝光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的节目拍摄中,记者小T可是没少伺候人。

为了深入平台调查取证,小T以求职者的身份,接受业务培训,然后跟着师傅接单干活儿。然而,在家电维修这个行业,从业人员趋近饱和,本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理念,老师傅都不愿意带新人。

跟着师傅接单的前两天,师傅根本不搭理小T,经常是到了客户家,师傅对着故障家电一顿修,然后收钱走人。无论小T问什么,都被师傅无视。

于是,小T决定把取证的事儿暂时放一边,先和师傅把感情培养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小T每天早早来到公司,给师傅买好早餐、打好开水;看到师傅露出疲态,立马顶上一根烟;随时拎着师傅的工具箱,不让师傅受一点儿累;一闲下来就掏出一块抹布,帮师傅把小面包车擦干净。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师傅脸上有了笑容,也愿意和小T聊天了,最后甚至主动向小T传授技艺、吐槽公司乱象。看着小T一副虚心受教、认真记录的样子,不知师傅是否心中暗叹“后继有人”。

可能是因为伺候师傅养成了习惯,现在的小T在“3·15”晚会工作组也成了劳动模范:主动打扫卫生、给同事端茶递水。总导演决定,下次有类似的任务,还派小T去!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Y姐曝光了增重的虾仁。

为了调查“泡药”这种虾仁加工工艺背后的猫腻,Y姐一家一家地跑工厂、跑经销商,发现最难的不是取证,而是“吃”!采购商是最适合Y姐进行调查的人设,但作为一名采购商,必须不停地吃吃吃。不然,这些商家肯定会怀疑身份——哪有光聊不吃的采购商?

于是,在商家期盼的眼神中,在各种试吃样品的环绕下,Y姐只能挨个品尝,耳边还不时传来商家“q不q弹”“爽不爽脆”的灵魂拷问。一家两家还挺得住,可连续十几家跑下来,Y姐就抱着垃圾桶“哇哇”吐了。

但吐完呢?还得接着吃。

最终,Y姐顺利完成了节目拍摄。可能是因为摄入过量磷酸盐,她回家后就病了一场。

其实,作为“3·15”的调查记者,亲身体验各种套路骗局是工作常态。在调查医美骗局时,Y姐体验过非法行医者的注射;在调查硫磺熏制的食品时,Y姐被灼伤过呼吸道……但也正是这些努力,让无数消费者免受伤害。

在“3·15”晚会的新媒体互动中,一位网友这样留言:“记者以身躯丈量真相的深渊,用伤痛点燃揭露黑暗的火把,在血色荆棘中为公众辟出澄明之路。”“3·15”的新闻队伍将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坚守公平正义,无愧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的新闻铁军称号!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