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这么久,我最感谢的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0 16:43 3

摘要:2024年,北京炒家(本名李小燕)的股票账户突破1亿元,完成了从8万本金到上亿资产的535倍跃迁。

李小燕 我宣你

2024年,北京炒家(本名李小燕)的股票账户突破1亿元,完成了从8万本金到上亿资产的535倍跃迁。

这位曾经的字节跳动程序员,用六年时间演绎了一部现实版的《华尔街之狼》。

但和电影不同的是,他的故事没有豪赌、没有内幕,只有一套名为“首板战法”的交易系统,以及比代码更严苛的执行纪律。

这个故事的戏剧性在于:一个毫无金融背景的北漂青年,在经历连续爆仓、账户缩水90%的至暗时刻后,竟然通过高频交易首板股,实现了日均盈利超10万元的奇迹。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在2023年市场剧烈波动时,仍保持单月回撤不超过3%的稳定性——这个数字甚至低于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波动率。

一、早期经历:从“韭菜”到“价值投资信徒”

北京炒家原名李小燕(男),85后江西人,毕业于北京传媒大学。2007年,他带着几千元入市,初期以价值投资为主,涉足中长线和波段操作。

彼时的A股正值牛市前夕,他凭借对市场趋势的敏锐嗅觉,逐步积累本金。

2015年大牛市期间,他的账户一度膨胀至近50万元,并成功在高位套现,全款在北京购置了一套130平的房产(当时北京房价约3万元/平),成为同龄人中的“人生赢家”。

然而,2015年股灾的暴跌让他深刻认识到市场的残酷。至2016年,账户缩水至10多万元,几乎回到起点。

这段经历成为他交易生涯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他意识到,在A股这种高波动市场中,单纯依赖价值投资难以持续生存。

二、转型之路:从“价值派”到“首板之王”

2016年底,北京炒家开始研究游资打法,尤其是赵老哥的“龙头战法”。

他放弃中长线,转而专注短线打板,尤其擅长“首板”(即捕捉个股首次涨停的启动点)。这一阶段,他形成了三大核心策略:

1. 小资金满仓梭哈:他认为小资金必须通过高频满仓操作快速积累复利,“分散持仓只会让收益平庸化”。

2. 极致止损:单笔亏损超过3%即无条件离场,避免情绪化交易导致的深套。

3. 无脑跟随市场:不预测走势,只通过板块效应、资金流向等客观指标决策,如“板块内30只股票中多数上涨时,首板封停概率更高”。

2018年,他参加第37届“再战杯”实盘赛,以20万元本金单吊个股,三个月斩获146.91%的收益,夺得冠军。

同年,在第九届百万杯中更以330.49%的收益率封神。至此,他的“首板猥琐流”正式成型:像猎豹般潜伏,等待最佳时机一击必中,获利后迅速撤离,不贪不恋。

三、巅峰之战:从4000万到1亿的跨越

2020年,北京炒家辞去字节跳动的工作,全职投身股市。至2022年底,账户规模突破4000万元。

2024年A股迎来结构性牛市,他抓住机会重仓押注,全年收益高达4474万元,总资产突破1亿元。

这一阶段的成功,得益于两大进化:

1. 策略迭代:从单一打板转向“猥琐流”,即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追求确定性收益。例如,2022年他遭遇8%的最大回撤后,开始减少高风险操作,更多通过“看势、择时、控仓”三要素平衡风险与收益。

2. 心态修炼:他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交易系统与心理状态的深度自洽,“亏损80%仍能坚持短炒,靠的是偏执背后的深度思考”。

四、争议与质疑:神话还是骗局?

随着影响力扩大,北京炒家也陷入舆论漩涡。质疑者指出:

交易真实性存疑:他从未公开完整交割单,部分涨停股买入时点与L2数据不符,被指“P图造假”。

人设矛盾:身家过亿却坚持每日更新公众号、直播吸粉,被质疑是淘股吧为流量打造的“虚构IP”。

策略不可复制:其“满仓梭哈”模式对心理素质要求极高,普通散户盲目效仿可能导致巨额亏损。

对此,他回应称“晒单是为记录成长,而非教学”,并强调“市场没有永恒秘籍,唯有持续进化”。

五、投资哲学:草根逆袭的四大铁律

1. 拒绝杠杆与负债:他从未使用融资、贷款甚至信用卡,所有交易均为自有资金,“杠杆放大的不仅是收益,更是人性的贪婪”。

2. 警惕全职陷阱:“真正适合全职炒股的人,不会纠结是否辞职”,盲目职业化等于赌博。

3. 长跑思维:“投资是无限游戏,单月翻倍不如年年稳赚20%”。他单只股票最大盈利仅200万元,但通过复利累积实现质变。

4. 终身学习:“市场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所谓战法只是阶段性的工具”。

六、启示录:普通人能从中学到什么?

北京炒家的故事并非鼓励散户盲目效仿,而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专注的力量:十年如一日深耕一种模式,最终形成护城河。

风险管理的艺术:将“猥琐流”的谨慎与“满仓梭哈”的魄力结合,在激进与保守间找到平衡。

人性博弈的胜利:克服恐惧与贪婪,将交易系统内化为本能反应。

正如他引用芒格的名言:“想要得到一件东西,最稳妥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在股市这场人性试炼中,北京炒家用17年时间证明:草根逆袭的密码,不在于预测市场,而在于驯服自己。

神话背后的真实与虚无

2025年初,北京炒家的公众号因“用户投诉”被封,千万粉丝顿失方向。这一事件仿佛隐喻着A股的生态:财富神话永远在诞生与破灭间轮回。

或许,他的真实身份已不再重要——无论是投机天才还是流量傀儡,他的存在本身,已然成为散户时代的一枚鲜明注脚:在欲望与理性的交锋中,有人看见希望,有人照见深渊。

北京炒家的故事,本质是一场人类与概率的史诗级博弈。当我们拆解其交易模型时会发现:真正创造奇迹的并非某个神秘战法,而是将人性弱点编码成执行程序的勇气。

在这个AI即将接管交易的时代,普通人逆袭的最后窗口,或许就在于把自己变成"人肉量化机器"。

正如他在某次内部培训中所说:"财富自由的密码不在K线里,而在你删除自选股的那一秒。"此刻,是选择继续在情绪的泥沼中挣扎,还是开启认知进化的新副本?答案正在每个投资者的指尖酝酿。

来源:是鱼或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