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剧痛别硬扛!这种病死亡率高达50%,12项救命指标刚发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6 20:14 1

摘要: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来,我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既做外科手术也做微创消融,尤其专攻甲状腺和胆道、胰腺疾病的诊治。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多个奖项,也长期致力于医学科普,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

肚子剧痛别硬扛!专家提醒:这种病死亡率高达50%,12项救命指标刚发布!


【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来,我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既做外科手术也做微创消融,尤其专攻甲状腺和胆道、胰腺疾病的诊治。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多个奖项,也长期致力于医学科普,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我希望用最通俗的语言,把专业的医学知识讲给大家听,帮助更多人学会科学防病、理性就医。

【推荐理由】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篇刚刚发布的权威文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别看“急性胰腺炎”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遥远,其实它发病急、进展快,重症死亡率甚至高达30%~50%,绝对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健康杀手”。这篇文章由国家消化内科专业质控中心牵头制定,凝聚了全国多位专家的智慧,提出了12项关键的质量控制指标,目的就是推动急性胰腺炎的诊疗更规范、更高效。虽然不是讲甲状腺,但健康管理的逻辑是相通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永远是应对疾病最有效的方式。

“从确诊到康复,急性胰腺炎治疗有了‘国家标准’!专家详解12条关键指标”

什么是急性胰腺炎?为什么我们要关心它?
急性胰腺炎,说白了就是胰腺这个器官突然“发炎”了。你可能不知道,胰腺虽然低调地藏在胃后面,却是我们消化系统和血糖调节的“核心员工”。一旦它“罢工”,就会引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甚至多器官衰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发病率并不低,尤其是与胆结石、高脂血症相关的胰腺炎,在中年女性中更为常见。如果你经常熬夜、饮食油腻、有胆结石病史,那可要格外小心了。

这篇文章到底说了什么?12项关键指标速览!
原文专业性强,我帮大家提炼了几个普通人也能看懂的重点:

病因评估很重要

中国最常见的原因是胆结石和高血脂,而不是酒精(和欧美不同)。明确病因才能对症治疗,比如胆结石可能要做ERCP取石,高血脂则需降脂管理。

严重程度必须早判断

轻症(MAP)和重症(SAP)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重症必须进ICU。早期识别能救命,拖延只会加重病情。

抗生素不能乱用

没有感染证据的胰腺炎,预防性用抗生素反而可能增加耐药风险。

营养支持是关键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通过鼻饲管)比静脉营养更有利于恢复肠道功能。

微创治疗成为主流

胰腺假性囊肿或脓肿现在首选微创引流,创伤小、恢复快。只有出现无法控制的感染或大出血时才会考虑手术。

普通人该如何预防?记住这几点!
1️⃣ 定期体检,尤其关注胆结石、血脂、血糖指标;
2️⃣ 避免暴饮暴食,少油少酒,清淡饮食;
3️⃣ 腹痛持续不缓解别忍着,尽快就医;
4️⃣ 有家族史或既往病史的人,更要做好健康管理。

❤️ 写在最后
健康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虽然今天是讲胰腺,但我想说的是——无论甲状腺、胰腺还是其他器官,早关注、早预防、早治疗,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欢迎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我是费健,你身边的医生朋友,我们下次再见!

文献来源
国家消化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上海).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疗质量控制指标[J].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5, 25(4): 241-244.
(原文发表于《中华胰腺病杂志》,由国家质控中心牵头,多位专家共同制定,权威性高、指导性强。)

来源:李粒粒LiLiL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