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尔德说过一句话:“我年轻的时候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我老了,发现确实如此。”
王尔德说过一句话:“我年轻的时候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我老了,发现确实如此。”
理儿就是这么个理儿,生活从来不是乌托邦,柴米油盐、孩子学费、父母看病,哪一样离得开钱?
羞于谈钱,不敢翻脸,往往最后苦的都是自己,也只有自己在委屈,在痛苦。
大方谈钱,是生存的智慧;敢于翻脸,则是自保的能力。
这两样,缺了哪一样,日子都容易过得憋屈。
01
大方谈钱,是对价值的尊重
很多人都觉得谈钱一定伤感情。
可你不谈,难道它就不伤了吗?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委屈和埋怨,往往就是在这一次次的“不好意思”里积攒下来的。
成熟的人,你付出了劳动,创造了价值,大方地争取应得的回报,这便是天经地义。
这不仅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是对合作伙伴和专业精神的一种尊重。
唐朝宰相裴度,他有个远房亲戚叫裴寰,在一个小县当县令。
裴寰为人清高,从不巴结上司。
有一次,朝廷派下来视察的观察使(一种监察官)故意找茬,想逼裴寰送礼。
裴寰偏不,他觉得这是侮辱,坚决不送。
结果观察使回去就参了他一本,说他怠政,后面还把他给罢官了。
裴度后来知道了这事,于是跟他说了句大实话:
“你清廉是好事,但官场有官场的规矩。你哪怕按最低标准备一份薄礼,走个过场,堵住他的嘴,保全了职位,不是能为百姓做更多事吗?因小失大啊。”
爱因斯坦曾说:“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谈钱,就是为价值明确标价。
合理谈钱,尊重价值地谈钱,本就是成年人人情往来的关键。
你的时间、才华和精力,都无比珍贵。
敢于为自己的价值发声,你才能真正吸引到真正尊重你的伙伴和机会。
02
敢于翻脸,是立稳边界的基石
老好人,听起来像个褒义词,但其实这种人活得最累。
因为这类人在现实里但凡遇到一些事,总想着息事宁人,然后愿意委屈自己,去“放过别人”。
但是,这样的做法,大多数人非但不会领情,反而会觉得你好欺负,得寸进尺。
因此,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当底线被触碰时,敢于翻脸,是在告诉世界你的原则和边界在哪里。
这不是情绪失控,而是一种清醒的、有目标性的一种防守反击。
北宋名臣赵抃,人称“铁面御史”。
他在成都做知府时,可谓当地宴请成风,官员们动不动就找个理由大吃大喝,最终费用其实全摊派给了老百姓。
赵抃到任后,直接翻脸,掀了桌子。
他严格立法,谁敢再巧立名目搞摊派、搞公款吃喝,那一定严惩不贷。
一开始,所有同僚都排挤他,觉得他不近人情,坏了“规矩”。
但他毫不退缩,硬是一人顶住了所有压力。
时间一长,官场风气为之一清,百姓负担大减,大家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对他敬佩有加。
哲学家荀子有言:“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翻脸不是胡乱发怒,而是有理有节地“夺取”他人越界的权利。
这是一种果决的态度,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
人呀,懂得在关键时刻翻脸,你赢得的不是敌人,而是来自他人的敬畏与真正的安宁。
03
谈钱与翻脸,是成人世界最硬的底牌
能把“大方谈钱”和“敢于翻脸”结合起来的人,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这是一种高级的生存能力。
在利益面前保持清醒,在冲突面前保持镇定。
如此,手里有刀,心中有佛;该谈钱时谈钱,该翻脸时翻脸。
明朝有个清官叫海瑞,一生都把这两点做到了极致。
他给上司祝寿,就拎上两斤猪肉,大方得体,符合时宜,绝不贪污公款来充大方。
可要是上司敢贪赃枉法,他也会立马就能上书皇帝,把上司骂得狗血淋头,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他一生清贫,却从不觉得谈钱庸俗,因为他的钱每一文都干干净净。
他也一生树敌无数,但因为翻脸翻得堂堂正正,以至于所有敌人都抓不到他任何把柄。
最终他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历史的尊重。
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真正的强大,是能温和地谈利益,也能坚定地亮红线。
在保持自我完整性的前提下,与世界共舞。
如此,既有合群的修养,也有独守的原则。
活在世上,你我皆凡人。
要吃饭,要生活,要护住自己珍视的东西。
大大方方地谈钱,则能保障你生活的体面。
敢于适时地翻脸,便可守护你内心的秩序。
这两样,不是教你坏,而是让你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那点“好”。
毕竟,先站稳了,你给的善良才算数,你的人生才能好起来。
来源:会发财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