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句很好“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对普通老百姓来是出行利器,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重构城市空间、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大招。
地铁对于南京意味着什么?
有一句很好“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对普通老百姓来是出行利器,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重构城市空间、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大招。
2003年,一位做通信的前辈,从新街口调到奥体,他感觉“这里好荒”,只有公交出行。
没想到,仅2年时间,地铁1号线通车。从迈皋桥到奥体中心,从南到北,南京有了第一条全程没有红绿灯,没有交通堵塞的大通道。
如今,南京地铁已经有13条线路开通,总里程数增加至508公里。
而每次地铁开通,都在激活一个板块,以地铁5号线为例,日均客流量已达到40万人次,同时也带动了整个鼓楼滨江区域的产业、旅游、文化发展。
7号线全线贯通时,更是将整个城北、燕子矶区域与河西联通。地铁10号线二期,连接安德门与大校场区域 ;地铁3号线三则延伸至秣陵区域。
但,伴随着地铁通车,必然也有一些“呼声”。
比如最近公共留言板就有呼吁“南京地铁5号线南延至江苏软件园”。
这名网友表示:“江苏软件园、东善桥片区,居住工作人口数量巨大,希望地铁5号线,能从吉印大道再向南延伸2站,这能极大改善东善桥片区的出行。”
也就是如图所示的大致区域,也是产业园区比较重的地方,也有一些小区,比如银城蓝溪郡、联发云启、山语春风等等。
这些区域离得最近的地铁站就是S1号线的正方新城站,大概2公里左右。
而官方给予的回复则是:轨道交通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其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必须根据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综合沿线开发情况、客流需求特征以及工程实施条件等诸多因素科学合理确定。
官方建议,现阶段市民可通过地铁5号线、S1号线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实现轨道交通出行需求。同时承诺,将结合江苏软件园及周边地区规划发展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
同样,关于地铁5号线过江的呼声也不低。而且由来已久,有网友建议地铁5号线北延过江与S8号线对接,缓解过江压力。
也就是如图所示的区域。
有这个呼声也能理解,毕竟过江一直在南京人的大话题,毕竟走S8-3号线早晚高峰人流量大,而如果走S8-5号线,则会缓解过江痛点。
而在2024年,官方就有回应: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我市轨道交通已规划有9条过江线路,5号线上下游规划有地铁3号线、4号线及13号线、18号线过江,四线均在江北与地铁S8线和11号线、15号线换乘,可满足江北地区市民的不同过江需求。过江通道工程由于风险高、代价大,且需满足水源及江豚保护、锚地保护等环保和航运需求,因此需在规划阶段统筹考虑各区域的过江需求后,慎重规划过江通道数量及位置。
虽然暂时都没有计划,却也反应了居民对于地铁“渴望”。
不过,对于地铁延伸,自然是要多方论证的,也有很多新进展。
比如最近南京地铁就回应了4号线三期东段规划起自仙林湖站,终至华侨城东,正在开展各项前期方案研究工作。
也就是如下示意的区域。
地铁4号线,作为一条富贵线路,二期正在加速推进,对于鼓楼区、江心洲、江北新区都极为重要。
而关于各类新线的延伸也非常多。
比如2023年1月,江苏环保公众网发布了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3-2028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当时的公示中共涉及10个项目,包含2条新线、7条延伸线及1条接驳线,其中就包括3号线四期。
但这其中会不会变化?不到最终公示阶段,也尚未可知。
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维度之一,就是地铁,将是轨道网络的高效性与一体化程度。那些早早把握这一趋势的城市,已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南京,也不可能不重视地铁。
毕竟,南京并不是只是南京人的南京,而是整体都市圈的南京,在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地跨安徽、江苏两省。而南京《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份规划起步30多年前,规划面积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00万人。
都市圈为南京提供了广阔的腹、市场、资源和发展空间,而南京也为都市圈提供了一体化的商业商贸、科教文卫等助力。
彼此协同,发挥优势。
以奢侈品为例,布局必须是头部的中心城市,其腹地要阔要大,而且购买力强劲。否则,一个普通城市是支撑不起爱马仕LC的,一个包包几万十几万,一个小戒指也要几万。
这仅仅是商业层面,更多还是产业层面,比如大的企业如何布局,怎么吸引更强的企业进驻。
方方面面都与地铁有关。
当然,更影响房价,南京未来房价的特点与上海越来越接近:区域属性越来越重要,好的区域房价坚韧,普通区域、刚需区域,房价平稳。或许,一条地铁开通拯救不了房价,但拯救双腿也行啊。
来源:说话的胖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