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在8月31日至9月1日,地点天津。外交部吹风会里的口径已经给了基调: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媒体关注度不低,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讲了“20多个国家领导人齐聚,安全与影响力提升”,《南华早报》突出一个“规模宏大、参会广泛、体现中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时间在8月31日至9月1日,地点天津。外交部吹风会里的口径已经给了基调: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媒体关注度不低,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讲了“20多个国家领导人齐聚,安全与影响力提升”,《南华早报》突出一个“规模宏大、参会广泛、体现中国在区域事务及全球南方中的影响力”,《外交家》从功能角度强调上合“提供双边合作渠道、具备冲突管理与对话能力,在反恐、一带一路与能源对话中有抓手”。
今年1-7月,中国与上合成员国的货物贸易额293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截至6月,中国对其他成员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覆盖能源矿产、冶金化工、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企业层面,5G、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合作继续加深。这几组数字不惊艳,但稳,说明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有惯性,也有新抓手。再往上拉一层,所谓“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在一个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国的框架里,更多像“最低公分母”的政治共识。不要小看这个最低公分母,多边协作里,规则走在能力前面,彼此之间能坐下来等于有了压舱石。
名单刚公布,特朗普政府一前一后丢出两道制裁。一个由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打头,以“全面防范数据安全风险”为由限制中国、俄罗斯等参与美国海底电缆供应链,措辞很冲,说白了就是设备、技术服务都要“完全排除中企”;另一个由财政部出手,把13家实体和8艘船只列入制裁名单,理由是“帮助伊朗躲避制裁、对外运输石油”,里面点名了2家内地实体和2家总部在香港的公司,并且冻结在美资产,限制与美国公民、美企交易。这两道措施,覆盖了“信息动脉”和“能源动脉”,都是命门位置。这不是广撒网,这是点打关键节点。
我看这个节奏有三个值得咀嚼的点。第一,时间卡得准。上合参会名单一公示,制裁接着落地,信号指向与会各方,不需要翻译。第二,手法很熟。海底电缆归入“国家安全”话术框架,向供应链里游走的厂商和服务商传递“别沾”的暗示;对伊制裁延伸到“第三方协助”,把域外效力变成现实威慑,让保险、港口、清算顺手加码审查。第三,范围控制。没有一口气上“行业清单”,也没有公开细化到涉及的每一船,每一段运输链路。这就是敲山震虎,重在让行业里人人自危,而不是把交易彻底掐死。
中方的回应也不绕弯。外交部表态很明确:这种既没有国际法依据,也未获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不予承认;各国在国际法框架内与伊朗的正常合作名正言顺;涉及中企和公民合法权益,会采取必要措施。这三句话,横向看是对外部话语的反制,纵向看是对企业的定心丸。对企业来说,靠口头反击没用,关键是一套可落地的风控方案。货源追溯链、支付路径、保险配置、港口清关的备用文件,得先备起来,不能等路断了再抱佛脚。这不是“吵架”,是流程工程。
冯德莱恩选在西班牙媒体发文,中心意思有两层:对美的一揽子安排是为了稳定,不是低头;要是美欧闹掰,最高兴的是中国和俄罗斯。乍一听挺顺耳,把“避免贸易战”包装成“必须阻止中俄得利”的战略叙事。配合这套叙事,协议的关键点大致可见——美国给大部分欧盟出口设了15%的关税上限,几个行业像飞机零部件、仿制药拿到零关税;欧盟的让步更大,工业品关税放松,给美国农水产品更好的进入渠道,还承诺多买美国能源、花钱买美国AI芯片,甚至要在美国加大投资。听上去像“互利”,但钢铝那条线,美国依旧顶着50%的高关税没松口,欧洲钢企只能硬扛。难怪欧洲内部质疑声不断,连WTO前高官都提醒,这么搞,欧盟“规则守护者”的招牌会被自己砸掉。
我不否认美欧要稳定关系的现实需求,跨大西洋产业链太深。但这份稳定的结构性代价也摆在台面上:欧洲在能源和高端制造上的对美依赖加深,钢铝长期承压,产业政策灵活度变小,对华的政策空间收紧。冯德莱恩用“对抗中俄”的叙事来为内部说服加砝码,这套说辞能帮她过舆论关,但帮不了企业算账。企业看的是预期、成本和风险,50%高关税不动,钢铝这条链要么找别的市场,要么缩减产能,“提升竞争力”的口号就显得拧巴。更深层的矛盾在这儿:欧洲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多元且不随时被“抽梯子”的外部市场,不是一个表面稳定、实则更受制的双边上限。
上合不是军事同盟,它在安全层面强调的是执法、反恐、情报互通、边防协作,这里面有很多“灰度地带”的技巧性工作,比如跨境犯罪的信息流通、极端主义的线上线下联动拦截、交通要道的联防联控。外界总喜欢用武器数量、演习强度来衡量安全合作的“硬度”,但上合的独特性在于“低政治成本的协作机制”。机制能跑起来,才有后续的合作延展。在能源与通道方面,这次各方谈的很可能不是一两单买卖,而是“路线稳定性”“结算可持续”的框架安排:本币结算比例目标、清算行互联、保险与再保合作框架、跨境支付替代通道、关键通道的港口与储运容积调度。
还得提醒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单边制裁不是国际法。中方已经把话挑明:没有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缺乏国际法基础;在国际法框架下与伊朗合作,本来就是正当行为。有人会反问,那制裁不也照样有效?对,这就是现实主义和法理主义的张力。要解决这个张力,不靠口号,靠“对冲”。法律层面的对冲,是选择更中立、更可预期的法域与仲裁机制;金融层面的对冲,是多币种、多清算、多银行的并行架构;物流层面的对冲,是运力与港口的多点冗余;信息层面的对冲,是海缆、卫星与云的多路径。当对冲做成了工程,单边制裁的边际效应就会下降。
来源:正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