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夜话”“和事佬”工作站……今年来,我市将六尺巷工作法列为全局工作,乡镇(街道)、村(社区)积极践行“六事”理念,做实服务群众工作,推动六尺巷工作法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落地转化,持续擦亮“金字招牌”。
转自:安庆新闻网
“乡村夜话”“和事佬”工作站……今年来,我市将六尺巷工作法列为全局工作,乡镇(街道)、村(社区)积极践行“六事”理念,做实服务群众工作,推动六尺巷工作法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落地转化,持续擦亮“金字招牌”。
党建领事方面,聚焦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按照“切口小、有难度、示范强”的原则,通过群众提、书记选、组织定等方式,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每人每年领办1—2个基层治理项目,共领办项目3400余个,解决一批养老托幼、物业服务等民生实事,12个项目荣获全省群众广泛欢迎的领办项目。
礼让和事方面,推行治理积分制,将礼让精神融入积分评价指标体系,推出积分在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政策福利,引导群众以礼让善行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全市1555个村(社区)全覆盖开展积分制工作,依托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上线信用商超、公交出行、文化体育等积分礼遇场景266个。
群众说事方面,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社区)党群议事协商机制,推行“说、商、办、评”四步法,推动群众的事群众办、众人的事商量着办。全市建立群众议事阵地2200余个,聚焦群众切身利益事项,今年以来召开群众说事会4700余场次。“夜话物业”“菱里会客间”等做法效果明显、形成品牌。
多元解事方面,政法机关推动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搭建一站式解纷平台。司法部门推进建立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70余个,依托各级矛调中心和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六尺巷”调解工作室、“三孝”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室760个。人社部门设立“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209个。
网格管事方面,聚焦以网格为单元推动精细治理,今年以来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65人,推动社区工作者担任专职网格员。围绕及时感知回应群众诉求搭建治理平台,健全接、派、办、评机制,构建以诉求为驱动的基层治理体系,在桐城市试点运行基层治理调度中心。在大观区集贤路街道试点“全科社工”,推动社区工作从“坐等上门”向“主动敲门”转变。
群力防事方面,以村(社区)及单位内部安保力量为主体,吸纳沿街商户、出租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参与,推动组建1051支群防群治队伍,招募“红袖标”志愿者12847名。今年以来,排查安全隐患3717件,提供有效线索433条。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