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我在加沙城意大利文化中心的一堂摄影课上初识玛丽亚姆。她的活力深深吸引了我。我记得她说话语速极快,仿佛她的思绪总是比表达更快一步。她来自汗尤尼斯以东的阿巴桑,一个以盛产水果、蔬菜和美味佳肴而闻名的农业小镇。每当我报道当地农事时,我总能向她求助,而她也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玛丽亚姆·阿布·达卡是我的朋友,一名摄影记者,也是一位母亲。本周一,她与另外四名记者在以色列军队对纳赛尔医院发动的“二次打击”中遇难,年仅32岁。
2015年,我在加沙城意大利文化中心的一堂摄影课上初识玛丽亚姆。她的活力深深吸引了我。我记得她说话语速极快,仿佛她的思绪总是比表达更快一步。她来自汗尤尼斯以东的阿巴桑,一个以盛产水果、蔬菜和美味佳肴而闻名的农业小镇。每当我报道当地农事时,我总能向她求助,而她也总是乐于相助。那些她拍摄的记录村庄与村民的照片,永远是我创作的灵感源泉。
起初,我并不知道她已经为人母。直到战争前,有一次我在阿巴桑工作,一个男孩喊着“妈妈!”跑向她。我感到意外,她则笑着向我介绍她的儿子:“这是盖斯,”她骄傲地说,“我的小男子汉,他长大后会保护我。”她告诉我,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为了他。
战争爆发后,我多次在战场上与玛丽亚姆相遇。我们总是互相问候,确认对方安危,但很少有机会深入交谈。战场的疲惫与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只有在汗尤尼斯的医院里,我们才有机会真正叙旧。她常在那里报道。
我记得2024年5月,在以色列进攻拉法期间,我在欧洲医院遇见了她。当时我的摄像师被迫北逃,我只得独自用手机拍摄。玛丽亚姆出现在重症监护室,我正在那里采访一位美国医生。看到我手忙脚乱地摆弄手机,她立刻帮我调整设置并传授拍摄技巧。那时的她面露疲惫,几乎步履维艰,这副模样是我从未见过的。
临别时,我拥抱她,叮嘱她注意安全。我为她担忧,因为数周前她还在汗尤尼斯东部危险地带工作。四月在纳赛尔医院的最后一面,竟成了我与她的永诀之地,几个月后她就在这里被以色列军队杀害。
玛丽亚姆与其他19人一同在医院袭击中遇难的那天,我和家人就在附近的汗尤尼斯难民营。巨大的爆炸声撼动了大地。母亲以为是民宅遭袭,但当我终于接通网络查看新闻时,真相昭然若揭。悲痛与难以置信的冲击瞬间将我淹没。我想到她的儿子盖斯,那个她曾称作守护者、倾注无限关爱的男孩。想到她曾为挽救父亲性命而捐献肾脏的至孝之心。想到我的挚友:勇敢无畏、热爱冒险、永远心系他人。
据保护记者委员会统计,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已造成至少230名记者遇难,这一数字超过了全球过去三年记者死亡总和。仅过去一个月,就有11名加沙记者在以色列空袭中丧生,玛丽亚姆便是其中之一。
8月10日,以色列军队袭击了加沙城希法医院外的记者帐篷,造成五名记者遇难。那天,我正翻看手机寻找停火消息,海外同事纷纷发来问候,确认我的安危。惊慌之下我打开新闻群组,初始报道已铺天盖地涌来。
在公布的六名遇难者名单中,一个名字刺痛了我:安纳斯·谢里夫。尽管我与他只有过几次关于加沙北部战况的简短交流,但通过他的报道,我仿佛早已熟识这位记者。
尽管出镜报道不足两年,安纳斯却以震撼人心的方式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位28岁的丈夫与两个孩子的父亲,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加沙北部,以毫不动摇的诚实记录居民心声,见证正在发生的种族灭绝。即使在2023年12月失去父亲——他的父亲死于以色列空袭后——他仍选择与邻居们共同承受苦难,坚守着传递真相的使命。
过去两年间,加沙的每一位记者都面临着饥饿、流离失所、家园尽毁、亲人罹难的困境,却仍竭力向世界传递加沙的残酷现实。我也曾辗转街头数日无处栖身。当时病重的母亲刚做完脊椎手术尚未康复,却仍与我和妹妹同行,四处寻找任何可容身之处。
我热爱记者这份职业,也热爱教师的工作,但此刻我心碎又恐惧。在连续680多天的工作中,网络时断时续,电力供应不稳,没有安全庇护所,交通工具也荡然无存。自战争伊始我便坚持报道,只因坚信这份使命,但每一天我都深知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天。面对同事接连殒命,记者们的心境无以言表。
以色列为何将加沙的巴勒斯坦记者列为打击目标?答案很简单。唯有我们能记录并传递当地真实发生的一切。我们拍摄的每张照片、收集的每份证词、播出的每则报道,都在刺穿以色列官方叙事的壁垒。这使我们成为危险存在:通过记录流离失所、饥饿难耐和无休止的轰炸,我们将以色列的行径公之于世。
因此我们遭到蓄意袭击。摄像机被当作武器,持机者被视为战斗人员。我们的存在本身就威胁着以色列延续其种族灭绝行径的能力,这正是他们不遗余力要将我们扼杀的原因。
本月初,在国际新闻机构持续两年的施压下,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表示将允许外国记者进入加沙,以见证“以色列的人道主义努力”和“民众抗议哈马斯”。但缺乏具体细节和时间表,这难免被视为又一个谎言。即便国际媒体获准自由进入加沙地带,若当地巴勒斯坦记者仍得不到保护,又有何益?
我们已厌倦两年间持续无休无安全的工作状态,时刻生活在随时可能丧命的恐惧中。当我们呼吁国际同行进入加沙向世界传递残酷真相时,深知他们的报道与我们记录的现实并无二致。本月,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随约旦援助物资空投机飞越加沙时,从机舱窗外目睹的景象令他描述道:“两年来以色列轰炸造成的破坏尽收眼底……加沙地带广袤区域化为一片废墟,令人震惊的荒漠化废墟。”这正是我们近两年来在地面反复强调的真相:以色列对加沙的破坏规模空前,只要战争持续就不会停止。
九岁那年,我位于汗尤尼斯难民营的家园被以色列推土机夷为平地。那幅画面至今烙印在我脑海。当我看到记者们努力向世界传递我家遭遇的真相时,我下定决心也要成为其中一员。我深信新闻工作者具有巨大价值,但在加沙,他们却在全世界眼前遭杀害而无人采取行动。我们害怕失去更多同行,迫切需要国际保护,在以色列彻底扼杀加沙之声之前。
作者:鲁瓦伊达·阿米尔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