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内审全部流程,一目了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10:12 1

摘要:其实搞体系内审,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份靠谱的流程图和经验清单。今天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带你走完体系内审全流程。记住这10个步骤,基本上内审就能跑通了。

核心提示:其实搞体系内审,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份靠谱的流程图和经验清单。今天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带你走完体系内审全流程。记住这10个步骤,基本上内审就能跑通了。……(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不少刚接触体系的小伙伴经常一脸疑惑地问我:
“内审到底怎么做?是不是必须找外部专家?”
我一般都笑着回:“内审你自己都不会做,还指望外审放过你?”
其实搞体系内审,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份靠谱的流程图和经验清单。今天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带你走完体系内审全流程。记住这10个步骤,基本上内审就能跑通了。
一、年度内审策划
先定个大方向,一年做几次内审?几月开始?都要安排好。别等到年底才想起“咦?今年还没内审”。
参考依据:按照内审程序文件规定,制定年度审核计划表,明确审核时间段、频次和涉及的过程/部门。
这不是走形式,而是体现体系运行的规律性、计划性。
二、成立内审小组
体系内审不是某个人单打独斗的事,而是需要一个专业小团队来操作。
一般由管理者代表或体系专员出面,挑选熟悉流程、有审核经验的人员组成审核组,并由最高管理者正式授权。
审核组成员要熟悉审核标准,懂体系逻辑,还得有“较真”的劲头——不是去聊天,是去找问题。
三、编制内审实施计划
搞完年度策划,还得落到具体每次审核的实施计划上。
计划内容包括:
审核的日期、时间
审核部门
审核员安排
审核范围和依据
目的是让审核不乱、不跳、不临时抱佛脚。
四、编制内审检查表
有的内审员拿着标准条款满厂子晃,进门就问:“你们做记录了吗?”
这是最初级的错误方式。
真正有效的审核是:提前编好检查表,每一项审核内容都针对本部门的实际流程和体系要求展开。
检查表要结合标准条款、流程图、过往不符合项等来编,审核时才能有目标、有重点。
五、通知内审
审核不是突击检查,不是去抓典型。
要提前至少一周通知受审部门,并让审核计划得到对方负责人确认。这样受审部门可以提前准备资料、协调人员,也更有配合度。
别搞突然袭击式审核——审核效果会打折,合作气氛也容易变僵。
六、召开首次会议
正式开干前,别忘了流程起点:首次会议。
会议上审核组长要:
宣布审核目的和范围
确认审核流程安排
强调配合注意事项
受审部门负责人也要派人参加,彼此打个招呼、理清流程,不至于在审核过程中鸡同鸭讲。
建议会议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简洁明了即可。
七、现场审核实施
这个阶段是内审的“实战演练”。
审核员根据检查表,进入现场通过提问、看记录、查设备、问操作、看报表等手段获取审核证据。
审核方法以抽样为主,目的是验证体系运行是否符合标准、文件是否有效、实际操作是否一致。
注意:
重点看流程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对发现的问题要记录证据,描述准确,避免模糊表达
八、召开末次会议
审核不是“看完走人”,要对发现的问题做一个系统性总结。
在末次会议上,审核组长会:
汇报审核结果(包括发现的不符合项)
说明不符合项的定义和等级
给出整改建议和期限
受审部门需安排相关负责人出席,必要时也可以现场提出异议或说明。
这一步关系到整改质量和内审闭环程度。
九、出具内审报告
审核结束后一周内,审核组长应整理资料,完成内审报告编写与提交。
报告内容包括:
审核范围、依据、时间安排
不符合项分布
审核发现总结
改进建议
报告最终需提交给最高管理者,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十、跟踪审核与验证
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整改跟踪。
不少企业做了整改就以为万事大吉,实际上要做跟踪验证,确保整改措施有效实施,问题闭环。
审核组要回访:
问题是否整改到位?
整改是否防止了再发生?
相关记录是否完整?
做不到闭环,体系就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了问题还是老地方反复爆。
写在后面:
体系内审不是应付检查,也不是拿标准压人,而是组织自我纠偏、自我完善的过程。
做得好,不仅能提前发现问题、消除风险,更能让各部门真正理解体系的运行逻辑。
每一次有效的内审,都是一次体系能力的提升。
你要真想搞好体系管理,不如就从这一轮内审开始,做个高质量闭环的“实战演练”。

来源:食品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