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网红名师张雪峰推出的“峰学蔚来”APP里,售价高达17999元的“圆梦卡”服务上线便遭哄抢,甚至连2027届考生的名额都被提前预定。
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网红名师张雪峰推出的“峰学蔚来”APP里,售价高达17999元的“圆梦卡”服务上线便遭哄抢,甚至连2027届考生的名额都被提前预定。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付费规模已达9.5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12亿元。
该市场的火爆,不仅体现在高昂的价格上,更反映在供需严重失衡的状态中。张雪峰团队的一对一服务预约已排至2025年,部分省份的名额更是瞬间售罄;
其他机构如旭德教育、百年育才等,高考志愿填报业务的毛利率也高达80%以上。家长和考生对志愿填报服务的急切需求,与服务的高价、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下教育领域备受争议的焦点话题之一。
新高考政策的推行,使志愿填报模式从传统的“院校优先”转变为“专业+院校”的组合形式,规则复杂度大幅提升。
以浙江省为例,其“80个平行志愿”政策让众多家庭在志愿选择上陷入困境,高校录取分数线的频繁波动更是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张雪峰等机构凭借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以及丰富的案例解读,帮助家长和考生在众多选择中找到最优解,精准匹配院校与专业,成为市场上的刚性需求。
他们通过对各高校专业录取数据的深度挖掘,能够根据考生的分数和位次,为其推荐合适的院校和专业组合,大大降低了志愿填报的盲目性。
城乡、区域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村家庭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对高校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等了解甚少;
而城市中产家庭虽然信息渠道相对丰富,但也因对教育质量的高要求而担忧孩子“高分低就”。
张雪峰的视频课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拆解各个专业的特点,如“学新闻可能后悔”“土木专业遇冷”等观点,迅速填补了这一信息空白,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这些内容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不同专业的真实情况,从而在志愿填报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以及经济下行的宏观背景下,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选择上更倾向于寻求一条稳妥的路径。
张雪峰的建议往往以“就业率”“薪资水平”等实际指标为核心,大力推荐计算机、医学等“高回报”专业,这种观点高度迎合了当下工具化的教育观念。
这一现象与教育部禁止炒作“升学率”的政策形成了微妙的对比。官方政策致力于淡化功利导向,强调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而市场却在现实压力下强化了“分数变现”的逻辑,将高考志愿填报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经济收益紧密挂钩。
支持者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性。以张雪峰团队为例,他们通过对历年录取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够精准模拟投档风险,有效避免考生因“滑档”或“专业调剂”而遭遇志愿填报失利的情况。
部分服务套餐还包含职业规划、实习对接等增值服务,这些服务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被许多家长视为对孩子未来的一种重要投资。
例如通过专业的职业规划服务,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
实习对接服务则为学生提供了提前接触职场的机会,有助于他们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考志愿填报行业也乱象丛生。首先,价格虚高与退款陷阱问题严重,部分机构设置了“不退费”“不换省份”等不合理条款,而家长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接受。
其次资质造假现象屡见不鲜,央视曾曝光部分“志愿规划师”只是经过临时培训的人员,他们按照固定话术模板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根本无法提供专业、准确的指导。
再者饥饿营销手段盛行,张雪峰团队通过限量放号、粉丝群抢购等方式,人为制造服务的稀缺性,被质疑是为了炒作市场需求,从而抬高服务价格。
高价的志愿填报服务进一步拉大了阶层差距。城市家庭凭借较强的经济实力,能够轻松负担数万元的咨询费用,为孩子获取专业的志愿填报指导;
而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资源自主填报志愿。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志愿填报的质量上,更可能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轨迹。
有家长直言:“这不仅是教育投资,更是阶层保卫战。”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教育公平在高考志愿填报环节面临的严峻挑战,若不加以解决,将进一步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
2025年,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要求严厉打击高价志愿填报服务,禁止学校与培训机构合作推销相关服务,并积极推进“阳光志愿”信息系统建设,旨在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免费、权威的数据支持。
多地迅速响应,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通过这些政策举措,旨在规范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秩序,遏制市场乱象,保障考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使志愿填报服务回归合理、规范的轨道。
随着科技进步,部分企业推出智能填报系统,如“简单AI”平台。其凭借先进算法深度分析历年录取数据,生成个性化志愿方案,还提供免费基础服务,打破高价人工咨询垄断,降低服务门槛,推动高考志愿填报市场迈向公平、高效。
教育部大力倡导高中开设志愿指导课程,培训教师成为“本土专家”,减少对外部机构依赖。
北京、上海等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试点,从高一开始助力学生探索职业方向,让志愿填报契合学生综合素养与未来发展,回归“因人制宜”本质,规避过度商业化。
“张雪峰们”的出现反映了教育焦虑,也揭示教育制度缺陷。高价志愿填报服务虽有一定作用,但公平性、专业性饱受争议。
未来需政策规范、技术普及、理念革新协同发力,使志愿填报聚焦学生兴趣、特长与发展需求,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应携手营造公平、公正、科学的志愿填报环境,助力考生开启美好未来。
文本来源@现场!现场!的视频内容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