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党性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锻造的永恒灯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07:04 3

摘要:"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质。""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毛泽东这些关于党性的经典论述,穿越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风云,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毛泽东的党性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它不仅塑造了中国共产

"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质。""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毛泽东这些关于党性的经典论述,穿越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风云,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毛泽东的党性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它不仅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更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从延安整风到七大党章修改,从反对主观主义到倡导实事求是,毛泽东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党性——它既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我革命精神;既强调"个人服从组织"的纪律约束,又注重"发扬创造性个性"的人文关怀。这种党性观不仅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深入学习和践行毛泽东的党性观,对于我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毛主席喜欢和群众打交道

毛泽东党性观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思想的影响。他的母亲文素勤"慷慨仁爱,经常在荒年向乞讨的人施米"的慈悲行为,在少年毛泽东心中播下了集体主义的种子。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特别是《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使他认识到"党性是阶级性的彻底表现"这一基本原理。1918年,毛泽东在组织新民学会时,就强调会员要"改造中国与世界",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成为他党性观的早期萌芽。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毛泽东党性观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毛泽东接触到《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识到"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首次系统阐述党的思想建设问题,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标志着其党性观的初步形成。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将党性教育推向高潮,形成了完整的党性观体系。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毛泽东党性观形成的沃土。从井冈山斗争到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毛泽东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党性思想。1941年,他在《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求全党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更加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使全党能够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这一论断深刻体现了毛泽东对党性重要性的认识。在七大预备会议上,他强调:"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这种"看齐意识"成为毛泽东党性观的重要特征。

1941年《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

毛泽东党性观的首要特征是将阶级性与人民性辩证统一起来。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员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这一论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党性观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毛泽东认为,党性不仅表现为对党的忠诚,更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他在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种将阶级立场与人民立场统一起来的党性观,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七大会场

毛泽东对党性具体表现的系统阐述是其党性观的重要创新。1941年,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主观主义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要求党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他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方法同党性联系起来,提出"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在组织观念方面,毛泽东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原则。在作风方面,他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使党性要求具体化、可操作化。

四个服从

毛泽东党性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党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没有一种普遍性不是建筑在特殊性的基础上的。没有特殊性哪里有普遍性?没有党员的个性,哪里有党性?"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既要讲党性,也要尊重和保护党员的个性。他区分了两种个性:"创造性的个性"和"破坏性的个性"。前者"要求发展自己的业务专长,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与党性完全一致;后者则是"个人主义的,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搞所谓标新立异"。这种辩证统一的党性观,既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又激发了党员的创造活力。

《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党性观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充分实践。延安整风运动是毛泽东党性观的一次伟大实践。通过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空前团结。1942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强调:"我们党校的同志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一论述体现了毛泽东将党性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践智慧。

延安整风运动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坚持和发展党性观。1950年,他在《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中强调:"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提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强调"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些思想方法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执政条件下,毛泽东特别强调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要求党员干部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毛泽东党性观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强调:"每个党员都要把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作为自己言论和行动的准则。"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这些重要思想都是对毛泽东党性观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这一重要论述与毛泽东党性观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观的与时俱进。

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毛泽东的党性观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与毛泽东"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的思想高度契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像毛泽东那样,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旗帜鲜明的讲政治》

毛泽东党性观中的自我革命精神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启示。毛泽东在七大上强调:"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自我革命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意义。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我们要发扬毛泽东倡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刀刃向内,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毛泽东党性观中的人民立场对新时代群众工作具有重要价值。他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这一论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毛泽东的党性观犹如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照亮着中国共产党人前行的道路。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从"个人服从组织"的纪律要求,到"发扬创造性个性"的人文关怀;从"看齐意识"的政治要求,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的党性观不仅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更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党性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党性观的最好继承和发展。

党是领导一切的

来源:红博90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