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阳市观山湖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热潮涌动:从5G网络连片覆盖城乡,到“一园多基地”的数据产业园加速布局;从数字视听生态村落崭露头角,到数据标注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从蓝领招聘平台到智能财税系统,一个个创新案例在这里破土生长,汇聚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观山湖区
转自:贵州日报
刘娟
贵阳市观山湖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热潮涌动:从5G网络连片覆盖城乡,到“一园多基地”的数据产业园加速布局;从数字视听生态村落崭露头角,到数据标注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从蓝领招聘平台到智能财税系统,一个个创新案例在这里破土生长,汇聚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观山湖区正以大数据为笔,绘就一幅“数字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的生动图景。
今年1至6月,全区规上互联网相关服务企业完成营收9.92亿元,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完成营收48.46亿元,招引落地企业10家。截至7月,累计建成5G基站3967个。
产业培育 数字经济扎根生长
盛夏7月,一款名为“知口袋财税”的智能管控平台在贵阳上线,短短一个月,申请试用的企业络绎不绝,用户数量迅速突破100家,业内人士口耳相传,“终于不用为研发费用熬夜填表了。”
在观山湖区贵州蓝梦工场的办公室里,创始人蒙根指着后台不断跳动的用户数据,兴奋地表示,“市场的热烈反应印证了我们的判断——企业研发费用管理这个‘老大难’问题,太需要数字化解决方案了。”
研发费用归集,这个听起来专业晦涩的词汇,却是无数科创企业的“切肤之痛”。蒙根表示,“每个研发项目都要单独核算,不同政策口径要求不一,人工统计就像在迷宫里打转。最怕相关部门核查时,发现数据对不上。”
正是这个痛点,让蓝梦工场看到了创新机遇。公司集结一支34人的研发团队,其中90%以上拥有本科学历,还包括4名研究生,耗时近两年投入1500万元,终于攻克了开发难关。
“我们是研发费用管理垂直领域的行业大模型,就像给企业装上了智能大脑。”蒙根这样形容他们的产品。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自动识别研发费用,按项目精准归集;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确保数据可追溯防篡改;还能一键生成符合各种政策要求的留存材料。最让企业惊喜的是,传统模式下需要投入上百万元的系统,现在只需支付小额年费就能通过平台使用。
“知口袋”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观山湖区大数据局的全力支持。
“在产品前期,企业研发投入大,资金是个大问题,多亏了观山湖区大数据局帮我们积极对接,解决融资难题,才让我们成功实现产品上线。”蒙根感慨道。
近年来,观山湖区大数据局贯彻系统性、全链条的产业培育策略:一方面抓产业规划,按照全区“十五五”总体规划部署,围绕全省“一体两翼三大转型”总体思路,编制大数据“十五五”专项规划,依托现有基础优化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优势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和数据标注等新赛道、新业态、新模式。
另一方面抓服务保障,按照全区“五帮”专项走访服务,深入开展实地走访,积极争取各类投融资资金、企业扶持资金、创新创业资金,加强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引导和支持。今年,已帮助贵州东彩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蓝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融资问题1000余万元;帮助云上采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贵州黔中泰富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大数据企业解决25个招聘岗位60余人用工需求;帮助吉利汽车、蚁栖同悟、人和数据3家公司申请贵州省大数据专项资金600万元。同时,通过梯度培育机制,对目标任务进行条目化分解、清单化落实,加大对行业企业摸排,加强上规培育,确保做到数据清仓、应报尽报、不留死角。数字产业在这里不仅“扎下根”,更“长得出”“长得壮”。
项目建设 生态与产业共融共生
8月22日,步入观山湖区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只见湖光山色间掩映着一排排改造一新的农家庭院。
“今年,小兰山生态村落将作为数博会分会场举办系列活动,聚焦‘数聚兰山:文化共生、生态智创’主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深度探讨数据要素赋能数字文化产业与传媒业态革新的路径。”观山湖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邹昌晟表示。
据悉,小兰山项目是观山湖区委、区政府与贵州多彩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创新实践,也是国家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重点项目。自2025年初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小兰山始终锚定数字视听产业主赛道,以“视听内容生产、视听场景应用”为核心特色,全力探索“科技—文化—生态—产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型村落发展模式。
围绕“一主两特”目标(即以数字视听为主导,以影视文化、数据服务为特色),小兰山积极培育影视内容拍摄生产、视听内容审核、视频内容数据标注等12个功能互补的特色产业业态,且每一个业态都紧扣数字技术与乡村资源的深度融合。
走进小兰山村落,仿佛进入了一个数字与自然交融的奇妙世界。田野阡陌间,听不到鸡鸣犬吠,只见程序员对着电脑敲代码,设计师在绿荫下讨论剧本,无人机在湖面上空盘旋拍摄……曾经的乡村田园,如今已入驻企业45家。
小兰山的蝶变,是观山湖区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与实体融合的典型代表。
2025年,观山湖区大数据局紧盯“一园多基地”目标,统筹协调运营商持续推进5G网络建设,重点推进小兰山数字文化生态产业园、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等重点区域的网络提升。截至7月,累计建成5G基站3967个,辖区主城区5G网络连片覆盖,农村区域各行政村均已通达5G网络,辖区主城区、行政村均已具备光纤网络接入能力。
同时,聚焦“四化”推动数字赋能,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落实“数字赋能+N”模式,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打造融合示范项目及公共数据授权开发利用场景等。目前,带动融合企业60余家,组织40余个企业项目(应用场景)申报贵州省大数据专项资金。
2025年,小兰山计划带动村落年产值增长到10亿元以上,解决群众就业300人以上,村集体年增收300万元以上,形成集数字视听、文艺文创、康养度假为一体的生态产业村落。一个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样板正在这里加速成型。
招商引资 精准激活数字生态
“我们不仅仅提供软件,更坚持‘研究+咨询+培训+IT服务’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帮助客户实现从战略洞察到数字化落地的全面衔接。”贵阳明源大数据有限公司市场与生态发展总监张婷说。
这家2018年落地观山湖区的企业,背后是已在广东深圳扎根28年的行业“老兵”——明源云。自1997年专注不动产领域以来,明源云的发展历程堪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过去我们主要服务房地产企业,帮助客户管控销售、成本和进度。如今业务已全面拓展至不动产全领域,服务覆盖投资管理、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资产运营与园区管理等多元场景。”张婷表示。
2022年,该公司敏锐捕捉到市场动向,迅速调整战略,将主营业务从房地产开发延伸至更广泛的不动产板块。“我们之所以能够快速洞察行业并实现转型,离不开企业扎实的内功积累。”张婷说。而所谓的“内功”,正是指明源云融合“研究+咨询+培训+IT服务”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在明源云看来,企业数字化转型远不止于部署一套系统,而是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链条且可落地实施的解决方案,让数字化真正赋能业务成功。
在产业园区服务方面,明源云强调“精准产业分析+全生命周期园区运营+数字化赋能”。其园区解决方案并非简单拼凑技术功能,而是一个有机整体:以“招商”作为开源获客的引擎,“资管”奠定保值增值基础,“服务”提升企业粘性与创收能力,“决策”构成智慧管理大脑,“平台化”成为固化、沉淀并规模化复制前4项能力的基石。“五化”协同作用,共同构筑起园区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明源云已在全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设立分支机构,业务拓展至东南亚、日韩、北美等市场,全球客户超7000家。
明源云的转型与创新,和观山湖区精准招商、生态化布局的理念不谋而合。近年来,观山湖区大数据局聚焦算力、数据、人工智能、数字视听等关键领域,主动出击,积极对接拜访行业头部企业和潜力企业。2025年邀请行业龙头企业曙光云计算集团赴观山湖区深入考察调研,围绕融合算力中心、数据治理、智慧城市、公共数据运营、数字经济楼宇、产教融合等领域,探讨深度合作机会。并坚持开源与挖潜并重,全方位、多渠道收集项目投资线索,积极对接省、市大数据主管部门、招商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及时获取产业转移、企业扩张、技术转化等有效信息。用好现有资源挖掘,鼓励和引导已落地企业、本地重点企业发挥以商招商作用,引荐其上下游合作伙伴、关联企业前来考察投资。
同时,围绕小兰山数字村落、万睿中心、喀斯特7号楼等载体,开展定向招商。对村落已入驻和在谈企业,从龙头、“链主”企业、数字文化企业、生活配套企业等3个领域,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分类梳理,同步摸清企业业务范围、产值及成长性。截至目前,已招引企业10家,在谈企业11家,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字产业生态圈正在这里形成。
从“播种育苗”到“开花结果”,观山湖区大数据产业已形成“产业—项目—招商”三维联动的发展格局。下一步,该区将聚焦“聚产业、强载体、抓招引、重培育、育人才”五大方向,全力构建创新引领、生态繁荣的数字经济新高地。
亮点
智能平台托起万家灯火
清晨6点,贵州龙里物流产业园已灯火通明。45岁的张师傅在“红领职聘”小程序上完成签到,佩戴好工牌,走向工作岗位。
半年前,张师傅还在街头等待日结零工,如今已成为邮政物流的一名临时装卸员。“抢单像网购一样方便,工资日结,‘鸽子金’到岗就退,推荐别人入职还能赚积分——真的太省心了。”
让张师傅连连称赞的,是贵州有盼头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技术重塑的零工经济新生态。这家2019年成立的企业,在2020年低调上线了贵州首个零工平台——“红领职聘”。没有广告投入,仅靠用户口碑,平台就迅速突破了百万用户。
“红领,意味着打破蓝领与白领的阶层标签。”贵州有盼头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行政负责人颜问勤一边滑动手机界面一边介绍,为了打造“最靠谱的蓝领平台”,企业入驻该平台需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核与环境认证,技术团队甚至会派人实地“卧底”,核实企业工作环境的真实性。
该平台不仅让求职者获得保障,用工企业的权益也通过技术手段得到充分维护。“岗位像商品一样限额抢单,‘鸽子金’机制有效防止爽约,到岗率从30%提升至85%以上。”该公司技术负责人敖天鹏表示,平台借助大数据优化零工匹配逻辑,企业发布临时岗位设定人数上限,满员即止;求职者预缴10元“鸽子金”,到岗签到立即退还。这一机制显著提升了中通、德邦等合作企业的临时工到岗效率,工资则通过小程序直接提现至微信或银行卡。
从传统人力资源服务起步的有盼头科技,在2020年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开发‘红领职聘’,就是希望为贵州零工群体打造一艘‘数字方舟’。”颜问勤表示,目前平台已积累超过1700名“招聘官”,涵盖村党支部书记、宝妈等多元群体。现在,公司不仅已为全国22个城市提供企业级技术服务,还为贵阳市南明区人社局定制了“甲秀灵工”小程序,将平台能力赋能政府部门。
“我们如同数字经济的毛细血管,一端连接产业,一端服务民生。”颜问勤表示,平台已覆盖贵州30万零工群体,合作企业超1万家。下一步,公司计划沿“一带一路”拓展人力资源出海业务,让数字技术惠及更多蓝领。
短评
观山湖畔 “数潮”奔涌
在观山湖区,最深切的感受是,大数据产业在这里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化作田间地头的新业态、工厂车间的智能系统、创业者电脑上的代码。小兰山村的老民房焕新成为数字工作室,曾经的“空心村”因数字视听产业重焕生机;贵州有盼头科技用算法为蓝领工人搭建起信任的桥梁,让找工作变得简单可靠;明源公司从地产软件商转型为资产精算师,助力闲置资源焕发第二春。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观山湖区以“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为核心的系统性布局。政府不仅成为政策的制定者,更是服务的提供者、生态的培育者。从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到为人才搭建创新平台,再到以场景招商吸引头部企业落地,观山湖区的实践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前瞻性的产业规划,也需要接地气的服务保障。
在这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乡村振兴、就业服务、资产运营等多元场景。观山湖区的探索,为西部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以应用场景为抓手,以产业生态为支撑,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赋能于城。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