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产地遭遇极端暴雨天气,停产煤矿增多,运输瘫痪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05:35 2

摘要:当前煤炭市场正经历 “供需双弱”但“需求更弱” 的极端局面。尽管鄂尔多斯暴雨等突发事件导致供应端急剧收缩,但下游需求的崩塌和运输的中断,使得供应减少的利好被完全掩盖。市场核心矛盾从“缺煤”转向“缺需求”,恐慌性抛售和价格踩踏成为主旋律。

当前煤炭市场正经历 “供需双弱”但“需求更弱” 的极端局面。尽管鄂尔多斯暴雨等突发事件导致供应端急剧收缩,但下游需求的崩塌和运输的中断,使得供应减少的利好被完全掩盖。市场核心矛盾从“缺煤”转向“缺需求”,恐慌性抛售和价格踩踏成为主旋律。

详细市场动态分析

1. 主产区:供应锐减与价格暴跌并存

· 供应危机(供给侧): 鄂尔多斯暴雨导致的大面积停产和运输瘫痪,以及榆林地区的强降雨预警,本质上都是大幅减少煤炭供应的强烈看涨信号。正常情况下,这类事件会迅速推高煤价。

· 需求崩塌(需求侧): 然而,当前市场的核心问题在于需求端:

· 拉运受阻: 暴雨同样导致公路运输瘫痪,煤矿“有煤运不出”。

· 库存积压: 下游采购意愿极低,导致矿区库存快速累积,沫煤、块煤等品种出现严重滞销。

· 恐慌性降价: 神木、府谷等地煤矿为了缓解库存压力,被迫进行大幅降价(单日最高跌20元/吨),形成了“越跌越没人买”的负反馈循环。

· 矛盾现象: “供应减”的利好不敌“需求崩”的利空,甚至出现了可可盖煤矿因暴雨停产(供应减少)和矿区降价抛售(价格下跌)同时发生的罕见现象。个别煤矿(如大地煤矿)的涨价尝试在全局下显得苍白无力。

2. 港口市场:全线下跌,市场情绪悲观

· 价格全面下挫: CCI指数各热值煤种价格均大幅下跌,特别是低卡煤(4500K)报价已跌破550元/吨大关,表明市场最弱势的品种正被率先抛售。

· 库存结构分化:

· 秦皇岛库存上升(+15万吨至610万吨),说明煤炭正在向港口转移,但锚地船舶数量极低(仅16条),清晰表明下游拉运需求极度低迷,港口也从“蓄水池”变成了“堆积场”。

· 港口库存连续10日下降这一现象值得注意,但这并非因需求旺盛消耗所致,更可能是因为上游发运量因利润倒挂和运输中断而大幅减少,属于“被动去库”,因此无法对市场形成支撑。

· 贸易商困境: 当前市场下,贸易商面临“发运即亏损”的严峻局面。下游电厂依靠高库存和长协煤保障,对市场煤采购压价极狠(要求按指数下浮10元),进一步挤压了市场空间。

3. 下游用户:高库存与强势压价

· 库存充足: 下游电厂库存处于高位,具备了强大的抗波动能力。

· 采购策略: 完全掌握采购主动权,仅采购保障性高的长协煤和价格更低的进口煤,对国内市场煤采取“无视”或“极端压价”的态度,这是导致市场需求崩塌的直接原因。

未来展望与关键点

1. 短期走势: 恐慌情绪主导下,煤价仍有下行压力。市场的企稳反弹不在于供应恢复(暴雨总会过去),而在于需求能否真正启动(如持续高温带来日耗猛增)或者政策端能否出台强有力的救市措施(如限制进口、要求电厂增加采购等)。

2. 关键观察指标:

· 电厂日耗: 真正的需求核心指标。

· 港口锚地船舶数量: 反映实际采购需求的活跃度。

· 政策动向: 任何关于安全整顿、进口调控或需求刺激的政策消息都可能扭转市场预期。

3. 市场心态: 目前市场已进入“恐慌”阶段,贸易商亏损严重,抄底者寥寥。这通常意味着市场正在接近阶段性底部,但“底部”是一个区域而非一个点,在市场情绪和基本面未见明显好转前,盲目抄底风险极大。

结论: 本轮价格下跌是基本面疲软(需求差)与 突发事件(暴雨) 叠加市场恐慌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突发事件加剧了市场的混乱和流动性危机,但根源在于供需宽松的格局。市场止跌企稳需要等待 “需求复苏” 或 “政策救市” 这两个关键信号的出现。

来源:乌金放光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