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当代著名书画家、国画家、篆刻家,郭文军幼承庭训,从小便被祖父引导着接触书法、国画等艺术文化,而他本人,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作为当代著名书画家、国画家、篆刻家,郭文军幼承庭训,从小便被祖父引导着接触书法、国画等艺术文化,而他本人,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郭文军
郭文军,笔名逸君,号终南山客,1967年生,中学时曾得亲邻“笔墨才俊”的称赞,后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先后师从国画泰斗黄永玉、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欧阳中石以及张大千之子张心德,学习书法和绘画。
曾被被授予“首批全国文化和谐使者”、“中国百杰书画家”、“杰出艺术家”等称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色染技艺传承人,被启功先生称誉为“中国最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家之一”。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新加坡)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新加坡)
敦煌壁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篆书研究院院长
中国篆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北京故宫古文字学术委员会委员、
终南山书画院院长
终南山道教协会理事
中国长安道教协会理事
中国大儒印社社长
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特邀教授
中国老子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慈善家协会会员
郭文军书法作品
书法方面,郭文军技法娴熟精纯、点画佳妙,笔法刚柔相济、枯润契合、任势由锋、舒展自然、变幻莫测。
擅以文意取体布局,典正沉浑、灵动俊逸、跌宕奇峻、变化万方、浑若天成、如得神助,书品气象更有一派俊逸、雅致、恬淡和从容的仙韵。
郭文军篆书作品
对三百余种法书具有极为高超的驾驭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云符篆”、“螭金篆”、“仙人篆”、“梅花篆”等诸多书体为其独有,弥补了我国多种古代字体的缺失。
其在书法上的成就,成为当今道教文化艺术的领军人物,有“道教丛林第一书家”之誉,被中国道教任法融会长誉为:“玄门书仙”。
郭文军曾在敦煌壁画研究院从事壁画的研究、保护、临摹、修复工作多年,对佛教题材绘画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其佛造像系列作品,技艺娴熟精纯、点画佳妙,笔法刚柔相济、舒展自然,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
郭文军佛造像系列作品
专攻篆刻30余年,郭文军将篆刻、传拓色染的非遗技艺、水拓及堆色等技法完美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
其山水画,意境深远,融终南山之清幽于尺幅之中;
人物画,惟妙惟肖,写敦煌壁画的笔意于绢帛之上;
花鸟小品,趣味横生,化五十载修道之体悟于墨彩之内,可谓“画中有情、画中有意、画中有道”。
常有丈二匹的宏篇巨作,亦能在象牙米粒,毛发及毛发横截面上刻写书画的微雕作品,此非常人所能为。
郭文军山水人物画作
以笔为舟,以墨为帆!在学术研究的海洋中,郭文军破浪前行,编著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书籍。
《小篆与文化传统》深入剖析了小篆这一古老文字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小篆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郭文军书画作品
《中国篆书理论与实践》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地阐述了篆书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技巧,为篆书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从甲骨文到小篆》梳理了汉字从甲骨文到小篆的演变历程,展现了汉字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让读者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郭文军书画作品
在宗教文化领域,他的《道教与书法》《道教国画浅论》《道教与爨宝子》等著作,深入探讨了道教文化与书法、国画艺术的相互融合,为宗教艺术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道教教理教义》《全真必读》《道教楹联选编》等书籍,则对道教的教理教义、经典著作和楹联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道教文化的精髓。
此外,《敦煌壁画实践》为研究和传承敦煌壁画艺术提供了实践指导;《佛教题材国画浅析》对佛教题材国画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画的用色》则探讨了中国画用色的技巧和规律,为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他的这些著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更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郭文军书画作品
郭文军的书画作品曾被《中国书画家作品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书画展作品集》、《国画家》、《百年中国书画家名录》、《中国当代书法家墨迹选》、《中国书画杰出传承艺术家精品集》、《今日中国书法》、《新世纪中国书画精品大展作品集》、《楼正本道德经书法集》、《中国文人书画艺术家精典》、《全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中国世纪大釆风》、《中国公益事业大典邀请展作品集》、《中国书画文化报》、《中国人物年鉴》、《中国美术年鉴》、《中国书画大辞典》《陕西书画报》等诸多知名作品集、刊物所收录。
这些作品集、刊物涵盖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书画作品,郭文军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入选其中,充分证明了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郭文军书法楹联
郭文军的创作领域广泛,涵盖了诗词楹联、篆刻、书法、国画等多个方面,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的诗词楹联作品、篆刻作品发表于《中国报告文学》《中国榜书艺术》《长安联苑》《三秦楹联》《炎黄文化报》《华商报》《黄河报》《陕西日报》等多家报刊之上。
诗词楹联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律,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篆刻作品则以其精湛的技艺、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他在篆刻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艺术追求。
篆刻印章
经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典藏编辑委员会认定,郭文军作品润格标准为:书法作品6万 - 8万元/平方尺;国画作品8万 - 10万元/平方尺;篆刻作品6000 - 9000元/字。这一润格标准的确定,不仅是对他艺术价值的市场认可,更是对他多年来在艺术道路上辛勤耕耘的肯定。
郭文军以丰富的著述、多样的作品、较高的润格标准、辉煌的艺术年表、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了当代艺术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用自己的笔墨和才华,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附录一:艺术年表,见证辉煌历程
1985年2月,篆刻作品刊入书法报。
1986年5月,国画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展》荣获一等奖。
1989年9月,书法作品入选于右任杯全国书法大赛获一等奖。
2000年6月,应邀为国务院册封西藏第九世班禅书写汉文金册。
2001年6月,“秦楚书画名家邀请展”策展人、评委。
2002年9月,特聘为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金葵花杯全国书画大赛”评委。
2003年3月,在中国道教协会首届书画展中,荣获一等奖。
2004年10月,中国画作品《江山如画》参加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中国书画家作品展获金奖。
2005年7月,入选纪念颜真卿逝世122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金奖。
2006年5月,作品在葡萄牙布拉加加莱里亚马里奥塞克拉美术馆展出。
2006年8月,作品在法国橘园美术馆展出。
2007年3月,作品在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展出。
2007年6月,中国画作品《平安喜乐》入选陕西省第二届花乌画作品展。
2008年3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举办的“世界文化多样性绘画艺术全球联展”获得金奖。
2008年9月,中国画作品《半点禅》入选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书画邀请大赛并获一等奖。
2009年9月,文化部授予郭文军“弘道书画艺术人物”荣誉称号。
2010年3月, 作品入选并在迈阿密巴塞尔Fridge art fair展出。
2011年7月,在全国人大、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书画展”中获金奖。
2011年10月,作品在韩国李舜臣纪念馆展出。2012年6月,北卡罗莱那佛光山举行个人画展 。
2012年9月,作品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展出。
2013年8月,作品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展出。
2014年6月,作品在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2015年8月, 作品参加纽约Dumbo split level gallery从东方到西方当代艺术展展出。
2016年6月,郭文军创作的《乐道人秦简书道德经》长卷全长50余米,高64厘米,捐赠给楼观台博物馆。展开全卷,气势磅礴,如同展开一幅波谲云诡的历史画卷。这一长卷的展示受到与会专家学者和书法家的一致赞扬。
2016年10月,中国书画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永久收藏其作品《江山如画》。
2017年9月,作品在深圳画院眼与心当代艺术展展出。
2018年5月, 作品入选亚特兰大肖像协会春季展。
2018年8月,书法作品在俄罗斯莫斯科展出,并被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收藏。
2019年6月,作品在意大利维罗纳展馆展出。
2020年8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欧文化交流绘画展上,作品又获金奖。
附录二:论文发表,深化学术研究
1.篆书书法初探 人文杂志2003第5期
2.从敦煌佛经写本看唐宋书法的几个问题 敦煌研究2005第1期
3.书法批评与书法创新 书法导报2006年第5期
4.苏轼的书法审美观 文史知识2007第12期
5 历史观念与书法理论研究 书法研究2008年第3期
6 关于《峄山碑》的几个问题 书法研究2008年第6期
7.宋代狂士书法初探 书法研究2009第1期
8.书法学科构建中的误区 书法研究2009第5期
9.对吴昌硕先生书法理论的再认识 书法研究2009第1期
10.明清书法初窥 陕西师大学报2010第3期
11.关于爨宝子的几个问题 书目季刊2010第2期
12.宋人书画收藏的心理研究 历史月刊2011第12期
13.宋代的妇女与书法 历史月刊 2012第4期
14.书法表演与宋人的好书之风 历史月刊 2013第6期
15.文化视野中的弘一书法 中国文化月刊2014第1期
16.道家文化内涵与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月刊2015第5期
17.宋代的经生与写经书法 大陆杂志2016第9期
18.禅与弘一的书法 哲学与文化 2017第3期
19.苏、黄对对当今书坛的启示 书友2018第1期
20.民间书法与颜真卿 书法报2019年29期
21.敦煌看题壁之风 〈台〉国文天地2008年9期
22.敦煌的抄经活动 中国书法2009年第12期
来源:荣宝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