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疆广阔的棉田里,秋收带来的不只是喜悦,还有两大头疼问题——4000万亩棉田产生的大量棉花秸秆,以及多年来地膜覆盖种植所残留的农膜污染。
在新疆广阔的棉田里,秋收带来的不只是喜悦,还有两大头疼问题——4000万亩棉田产生的大量棉花秸秆,以及多年来地膜覆盖种植所残留的农膜污染。
以往,棉花秸秆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粉碎还田。但由于新疆气候干燥、雨水少,粉碎后的秸秆很难在一年内腐烂变成肥料,反而会影响下一季的播种,成了棉农的负担。
NO.1 废料变身托盘
破解原料分离难题
地膜残留带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最让回收企业困扰的是,这些残膜里总是混着大量秸秆碎屑,怎么高效分开它们,是一个世界级的技术难题。
(分离后的棉杆废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河南派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经过持续研究,终于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棉田废弃物处理方案,并在博州精河县成功应用。
项目团队利用粉碎、无水风选和自动化机械手等先进技术,成功实现了残膜和棉秆的精细分离——这一关键突破,为治理农田“白色污染”打开了全新的大门。
(新疆厂区图)
棉花杆去哪了?
分离出来的棉秆、果树枯枝等纤维材料,通过热压成型技术,被制成坚固的环保工业托盘。一条生产线一天就能消耗约20吨秸秆,既处理了废弃物,又帮农民多了一份收入。
(棉杆模压托盘成品)
残留农膜如何处理
回收的残膜不再需要复杂、昂贵的造粒环节,而是通过派莫独有的压塑工艺直接制成塑料托盘。这种方式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让废膜再利用真正实现了经济可行。
(废农膜塑料托盘成品)
派莫公司核心业务,正是提供植物纤维模压托盘和塑料模压托盘的全面解决方案。
NO.2 环保经济双赢
该项目每天可处理100吨左右的废弃料,产出100块塑料托盘和300块棉秆托盘,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环保效益:显著减轻棉田“白色污染”,修复土壤健康,推动农业走向可持续。
经济效益:用低成本、高附加值的方式处理废弃物,同时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这一项目不仅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还吸引了多地代表团前来考察,甚至登上了央视新闻!
NO.3 循环经济的优秀样板
新疆棉田这场“废料革命”,为我们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靠技术升级,把“垃圾”变成资源,兼顾生态与收益。
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新疆当地的难题,也为全国、甚至全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结语
随着技术不断推广和升级,未来会有更多农业废弃物获得“重生”,为绿色农业和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来源:托盘机械设备派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