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潜伏在敌人最核心的机关,每日经手绝密电报,却将情报一字不差地传给党中央;他们被敌人视为“最可靠的心腹”,却默默铺就一张贯穿南北的地下情报网;他们身处虎穴,哪怕一个眼神、一次疏忽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却依然沉着冷静、步步为营。
他们潜伏在敌人最核心的机关,每日经手绝密电报,却将情报一字不差地传给党中央;他们被敌人视为“最可靠的心腹”,却默默铺就一张贯穿南北的地下情报网;他们身处虎穴,哪怕一个眼神、一次疏忽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却依然沉着冷静、步步为营。
他们,就是被周恩来称为“情报战线三杰”的钱壮飞、李克农与胡底。
1928年,蒋介石授意陈立夫组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专事对付共产党。徐恩曾出任科长后,第一个就想到了他眼中的“技术专家”——钱壮飞。他绝对想不到,这位沉默寡言、只谈业务不同政治的“得力助手”,竟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当徐恩曾邀请钱壮飞担任机要秘书时,钱壮飞面临两难:未经组织批准,绝不能擅入特务机关;但若拒绝,必引杀身之祸。就在他焦急寻找党组织之际,竟意外在上海街头遇见了旧日战友胡底。更巧的是,胡底已与党组织恢复联系。通过胡底,钱壮飞见到了李克农——这位后来被毛泽东誉为“共产党的大特务”的传奇人物。
当时中共中央正急需打入敌人高层。周恩来亲自决策:同意钱壮飞任徐恩曾机要秘书,李克农进入上海无线电管理局,胡底则协助二人,共同组成特别党小组,由陈赓单线联系。临行前,周恩来叮嘱他们“出污泥而不染”,争取“把国民党最高特务组织拿过来”。
1929年底,徐恩曾正式上任,钱壮飞成为其机要秘书,实际掌管调查科日常事务。徐恩曾好色贪玩,常把工作全权交给钱壮飞。借此机会,钱壮飞将女婿刘杞夫等自己人安插进特务机关,并在南京中山东路5号以“正元实业社”为掩护,建立起特务大本营。
更重要的是,钱壮飞以协助徐恩曾组建情报系统为名,一手策划了国民党特务机构的外围组织——“长江通讯社”(南京)和“长城通讯社”(天津),分别由自己和胡底负责。李克农则在上海担任广播新闻编辑,负责中转情报。就这样,中共三人小组实际控制了国民党特务机构的南北情报网络。
然而,最关键的一环仍未突破:蒋介石与高级官员通讯用的密码本始终被徐恩曾贴身携带,从不离身。转机来自一场闹剧。徐恩曾与情妇在中央饭店私会时,被夫人当场捉奸。推搡之间,密码本掉在地上。钱壮飞及时出现“劝架”,却暗中留意到这个梦寐以求的小本子。
几天后,徐恩曾宴请亲友,钱壮飞故意提醒:“带密码本赴宴恐有风险。”徐恩曾犹豫片刻,竟将密码本交给他保管:“交给你,我就放心了。”自此,所有发往调查科的密电,包括“徐恩曾亲译”的绝密电报,钱壮飞都能抢先破译。
1930年11月,蒋介石筹划对中央苏区第一次“围剿”,兵力部署、进攻路线等绝密计划,均被钱壮飞译出并连夜送至上海。李克农迅速转报周恩来、瞿秋白等中央领导。红军提前准备,五天内歼敌万余人,活捉师长张辉瓒。
此后,国民党第二、第三次“围剿”的兵力调配、进攻时序甚至将领密电,也陆续被钱壮飞小组截获。毛泽东后来感叹:“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传达到师长,毛主席就已经看到了。”
尽管三人小组屡建奇功,却始终保持冷静。周恩来曾特意叮嘱:钱壮飞的位置极其重要,非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暴露。
然而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后叛变,几乎将整个地下党组织置于险境。千钧一发之际,正是钱壮飞率先破译相关密电,及时通知李克农,才使党中央得以迅速转移。
钱壮飞、李克农、胡底三人,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太多豪言壮语。他们的形象,更多是沉默而警觉的“技术官员”“靠谱同事”和“低调文人”。但正是凭借极端冷静的头脑、周密细致的作风和视死如归的信念,他们才能在敌人的神经中枢建立起一条看不见的战线。
他们从未带兵打仗,却一次次扭转战局;他们深藏功与名,却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隐蔽战线上最锐利的匕首。
【参考资料】
《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
《李克农传》,安徽人民出版社
《钱壮飞》,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人物传·胡底》,陕西人民出版社
《陈立夫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
《中央特科纪实》,东方出版社
《红色谍战史:1927-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
来源:史说新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