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追的是“玄学爽感”,把男演员的爆火打包成一颗痣的功劳,图个不用动脑的快乐。
热搜第一,李一桐把那颗“旺夫痣”点掉了。
评论区瞬间分三派:哀嚎派、鼓掌派、看戏派。
哀嚎派最热闹,像丢了护身符,一条条“借运”留言被顶到前排。
他们追的是“玄学爽感”,把男演员的爆火打包成一颗痣的功劳,图个不用动脑的快乐。
鼓掌派清一色“早该点”。
他们烦透了“旺夫”两个字,觉得把女性钉在幸运符的位置,比骂人还难听。
点痣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句“老娘不陪玩”。
看戏派最冷静,丢一句“下一部戏见真章”。他们想看的是作品,不是面相。
三派吵翻天,其实吵的都是同一回事:我们到底该怎么夸一个女演员?
过去五年,李一桐的履历像开盲盒:部部女主,搭档全是流量+实力。
剧一爆,弹幕齐刷“这痣真灵”;剧一扑,风向秒变“玄学失灵”。
没人提她连拍四十小时打戏,没人算她一年三百天待在横店。
一句“旺夫”就把所有努力蒸发。
这颗痣,成了最轻的罪名,也是最重的枷锁。
点掉它,疼不疼?顶多十分钟。真正疼的是被当成工具人的那些年。
更尴尬的是,点痣后,下一部戏如果又爆,鼓掌派会喊“实力打脸”;如果继续扑,哀嚎派会说“看吧,痣没了就不行”。
横竖都是一场审判。
所以,这颗痣从来不是长在李一桐脸上,是长在观众心里。
把别人的成败绑在一颗痣上,省事,但挺残忍。
把女演员的成功简化为“带旺”,听起来像夸奖,其实是偷懒。
点痣,不过是一次美容。真正需要动刀的,是这套“谁红谁旺”的懒人逻辑。
下一部戏播的时候,不妨先关掉弹幕,看看她到底演得怎么样。
毕竟,演员不靠痣吃饭,靠角色活命。
来源:莲藕池中掘玉白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