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年轻人不同,几月几号出生,就过几号的生日。这简简单单的事情,不明白为啥非要整个“农历”的日子出来?每年还得特意留心着。
“唉,你家小宝怎么过阳历生日?人家都是过阴历生日啊”
上次朋友孩子办生日宴,有个长辈当着众人的面就质疑孩子爸妈。
朋友一时语塞,竟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淡淡的回了一句:
阳历日子好记,哪个好记就过哪个,都一样!
老一辈似乎对“农历”有执念,在传统思想中认为,“农历才是老祖宗的规矩”。
但年轻人不同,几月几号出生,就过几号的生日。这简简单单的事情,不明白为啥非要整个“农历”的日子出来?每年还得特意留心着。
很多人说,这表面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日子;
但实际上是有很多讲究。
那么给孩子过生日到底是过“阳历”好?还是“农历”好?
01
手机上标注几月几号,那就是“阳历”,好记、省心;它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准,一年365天(闰年366天),日期固定;而且国际标准时间(UTC)就是以阳历为基础制定的。所以选择过“阳历”生日的优点就是:
方便记忆:每年都是固定的一天;谁问你哪天生日,张口就能说上来了;
国际接轨:你的身份证、户口本、学校登记、人事档案、出国签证等等,所有官方证件都以阳历为准。阳历“全球通用”,更便于记录。
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每年最期待的时刻莫过于过生日。这一天,他们能收到满满的祝福和心仪的礼物,还能和同学们尽情庆祝。稳定不变的阳历生日记忆,能让孩子在集体中增强自我认同感。当全班同学齐声为他唱响生日歌时,那种“被集体”接纳的归属感,远比阴历生日所具有的独特性更能让孩子感到幸福。
但有些老人可能会觉得阳历缺乏些“味道”。比如给孩子每年过阳历生日;家里长辈可能就会跳出来说:
生日还得阴历好,“有味道,有感情”!赶明儿姥姥再给你过个阴历生日,全家热闹热闹。
02
农历,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阴历”。它是以月亮圆缺为周期,一个月29或30天,一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作为中国沿用千年的阴阳合历,农历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尽管每年对应的阳历日期并不固定,但很多人认为,过农历生日就像“品味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滋味。”
文化传承:我国传统节日都是按照农历来定的。定农历生日,更像是老一辈传递给下一代的“文化记忆载体”。能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家族纽带:尤其是南方一带,孩子农历生辰是大事,祭拜祈福;都是家人对孩子得祝福。
生辰八字:老一辈常说“生辰八字定终身”,阴历生日是算命、择吉日、合婚的“基准线”。尤其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家庭,老人会格外看重。
那过生日到底是选“阳历”好?还是“农历”好?
选择前提,大家要先明白一个道理:
生日的本质,是爱的传递而非日期的较量!
如果选择上犹豫不决,可以从三方面考虑:
①、尊重长辈的“情感刚需”
像朋友家过孩子过生日,观点就比较开放。孩子阳历生日在家和朋友一起办派对;等到他阴历生日就带着孩子回老家和老人一起吃吃喝喝,高高兴兴热闹一天。
这样既能满足老人的情感,也不会让孩子错过和朋友们的聚会。
②、把“决定权”还给孩子
孩子3岁之后,基本上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适时地可以问问孩子:
过生日是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热热闹闹?还是喜欢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吹蜡烛?
适时满足孩子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才是真正帮他们过生日的意义所在。从侧面也能帮忙培养孩子自我决策的能力。
③、回归到本质问题上:比日期更重要的是“被重视”
有时候孩子期待过生日,其实更多的还是在意家人们对自己的重视感;至于哪一天他们自己可能也“模棱两可”。
所以无论选择哪种历法,关键要让孩子感受到:这个日子因“我”的存在而特别,因家人的陪伴而温暖。
04
前几天还正为了给孩子过生日这事,跟家人闹得不愉快,
直到朋友给我讲了一句话:
老人之所以坚持农历,是想守住传统的“根”与“情”;而年轻人坚持阳历,是想拥抱新时代的“自由”与“效率”。
我突然释怀了!
两种观念并不矛盾啊,它们都是爱的表达方式。
所以下次再有人为了“阴历、农历”的日子发生争辩的时候,不妨大声地告诉对方:
这都不重要,重要是孩子高兴就好!毕竟比起哪天过生日,他们记忆更深刻的是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挂念和笑脸!还有一起吹蜡烛和唱“生日歌”的幸福模样!
来源:鱼妈实用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