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指标过“低”也会偷走肾功能!别再忽略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23:32 2

摘要:当肾功能受损后,控制不佳的尿蛋白每天持续从尿液中流失,蛋白漏得太多,肾友一定要警惕低蛋白血症的发生!

当肾功能受损后,控制不佳的尿蛋白每天持续从尿液中流失,蛋白漏得太多,肾友一定要警惕低蛋白血症的发生!

持续的低蛋白血症是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液中的蛋白减少后,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内的水分就会往外跑,并积聚到组织和体腔中,从而导致人体高度水肿,严重者出现胸水、腹水。

与此同时,在血浆水分外溢时,血液中的水分容量减小,血液中水分减少后,会导致血液粘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肾脏局部缺血缺氧。而这些症状的出现都会加速肾病的进程。

什么是低蛋白血症

血清白蛋白是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维持体内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疾病有关,包括肝硬化、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以及脓毒血症等。

低蛋白血症是指血清总蛋白或血清白蛋白的减少,当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或白蛋白低于35g/L时,称为低蛋白血症。根据血清白蛋白降低的程度,又可将低蛋白血症分为轻度(30~35g/L)、中度(25~30g/L)、重度(

低蛋白血症的表现:

疲乏、无力、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

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缓。

轻、中度贫血。

性功能减退、闭经和骨质疏松。

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

负氮平衡状态,出现皮下脂肪减少、骨骼肌萎缩,甚至恶病质状态。

血浆渗透压下降,出现皮肤黏膜水肿,胸腔、腹腔、心包等浆膜腔积液

多器官系统功能不全或衰竭,如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肺水肿,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尤其当伴随肺部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增加,白蛋白外渗,低蛋白血症进一步加重。

低蛋白血症的成因

1.蛋白质摄入不足:各种原因导致的食欲不振或呕吐,如消化道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摄食困难,如神经性延髓麻痹和消化道疾病,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吸收障碍。

2.蛋白质合成减少: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器官。各种原因导致的肝损害,使蛋白合成减少,包括血清蛋白合成减少。

3.蛋白质分解增加:见于应激、发热、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

4.蛋白质异常转移:见于脓毒症和其他炎症性疾病(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清蛋白外渗)。

5.蛋白质丢失过多:见于消化道丢失、肾脏丢失和其他途径丢失(大面积创伤渗液、慢性失血、反复腹腔穿刺放液和腹膜透析)。

6.血中水分增加:见于水钠潴留、静脉补充过多晶体溶液等。

如何防治低蛋白血症

饮食疗法

①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应避免高蛋白饮食(>1.3g/kg·d)。

②非持续性大量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推荐蛋白入量0.8g/kg·d,不推荐蛋白质摄入≤0.6g/kg·d。

③对大量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建议蛋白入量0.7g/kg·d,同时加用α-酮酸治疗。

④慢性肾脏病3~5期未透析的肾友每日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0.6~0.8g/kg,此外再加用α-酮酸治疗。

食物以优质蛋白为主,白肉、红肉、蛋类、奶类、大豆制品等都可以供肾友选择。必要时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补充肾病专用的蛋白粉类营养补剂。

静脉滴注白蛋白

对血清白蛋白15~20 g/L (国际标准),或

用药方法:静脉滴注,在滴注开始的15分钟内注意速度缓慢,逐渐加速,最快速度不超过2ml/min为宜,开瓶4小时内输注完毕。(具体还需根据病情去分析)

监测指标

常规监测呼吸、心率、动脉血压、血清蛋白和血浆渗透压。另外,要控制原发疾病,消除低蛋白血症危险因素。

总之,一定不要轻视了低蛋白血症的“威力”,一旦出现任何不适,肾友们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审稿专家

好肾医专职医生 周爽主任医师参考文献

[1]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