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江村,位于屯溪区西南,全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屯溪区黎阳镇面积最大的村。目前,蔬菜种植面积20亩以上的规模户有20余户,其中最大蔬菜种植规模户种植面积110亩。村内有千亩大棚设施蔬菜基地,常年为中心城区供应叶菜及茄果。新江村遂有屯溪“菜篮子”之称。
核心提示
新江村,位于屯溪区西南,全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屯溪区黎阳镇面积最大的村。目前,蔬菜种植面积20亩以上的规模户有20余户,其中最大蔬菜种植规模户种植面积110亩。村内有千亩大棚设施蔬菜基地,常年为中心城区供应叶菜及茄果。新江村遂有屯溪“菜篮子”之称。
01 发展现状
大户示范引领,种植规模扩大
二十几年前,整个黎阳镇蔬菜基地规模仅50亩,零星分布在黎阳万贯、小龙山一带。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蔬菜种植范围逐渐向郊区的新江村集聚。自2004年起,新江村蔬菜基地开启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蜕变历程。如今已拓展至1000多亩,成为屯溪农业的亮丽名片。在产业发展初期,村民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了解不多。该村早期大棚蔬菜种植规模户程年红,凭借敏锐市场嗅觉,从村民手中流转32亩土地开启蔬菜种植事业,每年长期雇用本地村民5人,临时性采摘用工约20人,程年红户收入高的年份有20多万元。在程年红、程吉加等蔬菜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该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蔬菜种植产业,目前,新江村蔬菜基地以供应叶菜和茄果为主,蔬菜品种30多种,日产蔬菜约15吨,年产蔬菜约4500吨,是名副其实的黄山市中心城区“菜篮子”。
项目支持有力,种植效益提高
调查了解到,世行贷款项目为新江村蔬菜基地大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每亩大棚建设投入约2万元,农户每年仅需支付3%利息,即大棚每年使用费为600元/亩,减轻了农户资金压力,为更多村民参与大棚蔬菜种植提供便利。除世行贷款项目外,该村还积极争取其他农业扶持项目,建设了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冷库等基础设施,有效降低蔬菜损耗,提高了蔬菜品质和运输保鲜能力。同时,还通过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进一步提升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新江村蔬菜种植户流转土地种植蔬菜每年租金为820元/亩,在其他成本可控的情况下,种植效益较为可观。
多方力量参与,产业前景看好
2018年,新江村成立新江村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先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再转包给外来承租户,减少蔬菜种植户“谈判成本”,同时还保证了土地流转的延续性,便于种植户的长期投入。种植效益可观,不仅增强了本地菜农的积极性,还吸引了屯光镇、歙县甚至江西抚州等地的创业者,为蔬菜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该村还积极谋划产业升级,招引净菜配送中心落户。目前,净菜配送中心已顺利完成选址、征地等前期工作,届时新江村蔬菜将直接走进企业、学校及机关单位食堂,销售渠道更加稳定,流通环节成本进一步降低,种植户收益增加。此外,新江村还计划发展乡村旅游与蔬菜采摘体验相结合的产业模式,打造集种植、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链条,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02 面临问题
01 机械化程度不高
新江村土地分布较为分散,蔬菜大棚的规格和布局也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大型农业机械难以进入大棚作业。蔬菜种植大户反映,在种植旋耕阶段,仍主要依靠人工,不仅效率低下,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蔬菜的播种、施肥、采摘等环节也大多依赖人工,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02 人力成本高且短缺
调查显示,当前蔬菜种植的人工成本逐年攀升,劳动力短缺问题尤为突出,该村从事蔬菜采摘的人员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为按时完成采摘任务,种植户不得不从附近休宁县商山镇等地请人,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和管理难度,还存在人员不稳定的问题。同时,由于雇佣的采摘人员年龄偏大,体力有限,采摘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市场对蔬菜新鲜度和供应及时性的要求,进而影响蔬菜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
03 抗风险能力较弱
据种植户反映,当前蔬菜种植面临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双重挑战。一方面,雨、雪等极端天气容易造成大棚损毁及蔬菜受灾,如2024年“6・20”暴雨,导致蔬菜基地内涝严重,大量蔬菜被淹,直接影响蔬菜产量,种植户损失很大。另一方面,目前全市对蔬菜种植没有专项补助,也缺乏蔬菜种植保险政策的加持,在遭遇自然灾害或市场价格波动时,种植户难以获得有效的生产保障与经济补偿,抗风险能力较弱,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04 销售渠道单一
目前新江村蔬菜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批发市场销售,虽然部分蔬菜已进入超市销售,但占比相对较低。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线上销售渠道逐渐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但新江村在电商销售方面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电商运营团队和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难以满足消费者对线上购物便捷性和时效性的需求。
03 几点建议
01 提升机械化水平
通过土地流转、置换等方式,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补贴力度,鼓励种植户购置适合大棚作业的小型农机具,如小型旋耕机、播种机、采摘机器人等。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蔬菜种植户提供农机租赁、维修、作业等一站式服务,提高农机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02 提高劳动力素质
积极推广机械化、自动化种植技术,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例如,引入智能灌溉系统、自动施肥设备等,提高生产效率。探索建立稳定的劳动力供给机制。当地乡镇或蔬菜专业村可牵头建立劳动力信息平台,收集周边地区劳动力资源信息,与种植户实现信息共享,在采摘高峰期,提前组织和调配劳动力,确保蔬菜能够及时采摘上市。加强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通过收益增加吸引更多人参与蔬菜种植。
03 完善风险保障体系
加大对蔬菜种植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蔬菜种植专项补助资金,对种植户在大棚建设、品种引进、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补贴。推动保险公司开发适合蔬菜种植的保险产品,如大棚损毁险、蔬菜产量险、价格指数险等,减少种植户因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探索建立蔬菜产业风险基金,对遭遇重大损失的种植户进行应急救助,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04 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电商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蔬菜电商销售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网络预售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与快递公司、冷链物流企业合作,确保蔬菜能够快速、新鲜地送达消费者手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蔬菜品牌。加大蔬菜产品深加工力度,开发蔬菜干制品、腌制品、速冻蔬菜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提升新江蔬菜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05 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支持农业部门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定期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活动,为种植户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建立技术专家一对一帮扶机制,为种植户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指导。利用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方便种植户随时随地学习和解决问题,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文字:陆骏(国家统计局黄山调查队)图视:程向阳
(部分由当地种植户提供)
来源:黄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