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开学第一课开讲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21:33 1

摘要:8月26日下午,“启航新征程・共育新未来” 浙江省暨杭州市“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开学第一课活动在西湖区举办。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俞国娟出席活动并讲话,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舒培冬出席活动,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妇联、社区家长学校(驿站)、家长等代表

8月26日下午,“启航新征程・共育新未来” 浙江省暨杭州市“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开学第一课活动在西湖区举办。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俞国娟出席活动并讲话,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舒培冬出席活动,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妇联、社区家长学校(驿站)、家长等代表近百人参加活动。

“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是省妇联与省教育厅联合打造的公益品牌,也是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此次活动以“发出一封信、赠送一份书籍、讲授一堂课”为主要内容,旨在凝聚家校社育人共识,探索新时代家庭教育科学方法,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以信为媒传理念

推出《以爱为舟 共育未来 —— 致广大家长朋友的一封信》,倡导家庭教育科学育儿理念,传递家校社携手共进的美好期许,为参与者勾勒出“以爱育爱、协同育人”的温暖蓝图,引发全场共鸣。

以爱为舟 共育未来

致广大家长朋友的一封信

新秋将至,钱塘风清。转眼间,快乐的假期已悄悄接近尾声,我们即将迎来新的学期。学生时代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携手共育。

作为妇联和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您,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此,我们怀着真挚的期盼,向您发出倡议——让我们以爱为舟,以智为桨,共同护航这段充满希望的航程。

一、做“温暖守望者”,让陪伴成为最长情的告白

孩子的童年不会重来,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衣食无忧,更是您放下手机时的专注、游戏时的欢笑、夜读时的呢喃。参加“家庭日”活动,一次研学漫步、一场家庭电影、一本共读的童话,都能让爱的种子在时光里生根发芽。别让“忙碌”成为遗憾的注脚,您的陪伴,是孩子抵御风雨的铠甲。

二、做“智慧引路人”,让沟通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沟通之道,在于俯身倾听花开的声音。每日留一段宁静时光,蹲下身来,注视孩子的眼睛,耐心倾听那些童言稚语背后的心绪。少些命令,多些理解;少些焦虑,多些鼓励。当孩子感知被真正“听见”,信任的桥梁便自然跨越代际河流,直达心灵彼岸。

三、做“安全守护者”,让家庭拥有抵御风雨的能力

孩子的安全,是家庭幸福的基石。请反复叮嘱交通规则、防溺水常识,教导其牢记家人信息、明确安全边界,对不当接触勇敢说“不”。居家与出行,时时将安全置于首位,为稚嫩生命构筑最坚实的堤防。

四、做“品格播种者”,让家风浸润成长的土壤

成长非竞速,是静待花开的旅程。您待人接物的善意、面对挫折的坚韧、践行承诺的担当,都会化作无声的春雨,滋养孩子的心田。将日常点滴化为品德塑造的契机,于细微处涵养未来公民的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五、做“成长合伙人”,让家校社共绘同心圆

教育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请您主动牵手学校、社区,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参与家长课堂、亲子实践,让教育理念与时代同频。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将始终与您并肩,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资源,搭建互助共享平台,做您坚实的后盾。

相信每一颗小苗,终将在家校共育的暖阳与雨露中,茁壮成长为杭城未来的参天嘉木!

赠书赋能助成长

分别为新生家长、家长学校、家长幸福驿站、社区学院“亲子充电站”等代表赠书,鼓励更好发挥家庭教育阵地作用,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名师传授启新思

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原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浙江省功勋教师杨一青带来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树良好家风 育孩子成长》,分享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智慧,生动诠释良好家风是孩子成长的阳光,科学家教是家庭幸福的密码。

近年来,省妇联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的职责,以“浙里教子有方”品牌为抓手,通过“普适性指导+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分类施策、精准触达。依托省市县三级家庭教育学会(研究会)和讲师团资源,持续支持家长更好地承担教育孩子的主体责任,提升科学养育能力。2025年以来,全省各级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基层巡讲活动3388场,推出“浙江家庭教育云课堂”“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载体,线上线下覆盖家长近2500万人次。

下一步,省妇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联动省教育厅持续深化“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品牌建设,深入社区、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阵地,面对面为家长提供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让科学育儿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呵护下,健康成长、逐梦前行!

来源/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杭州市妇联

编辑/宋思诗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