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不乏圣明的君王,也有不少昏庸的君王,同样也存在一些前明后昏的君王,但是也存在一些前昏后明的君王,然而相比于前明后昏的君王的数量,就少的多了。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前昏后明的五位君王。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不乏圣明的君王,也有不少昏庸的君王,同样也存在一些前明后昏的君王,但是也存在一些前昏后明的君王,然而相比于前明后昏的君王的数量,就少的多了。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前昏后明的五位君王。
太甲为商汤嫡长孙,其父太丁早逝,遂由叔父外丙、仲壬先后继位。仲壬薨后,伊尹于公元前1582年扶立太甲即位。初时太甲暴虐昏聩,颠覆祖制,暴虐百姓,破坏商汤“代夏救民”的立国根本,将祭祀法典的鼎俎变为酷刑器具,激起朝野动荡。伊尹屡谏不纳,遂于太甲二年将其放逐至成汤葬地桐宫(今河南偃师),命其思过。太甲在桐宫三年间,亲见祖父陵墓前的《肆命》《徂后》训政碑文,复经伊尹遣人教授先王典训,渐悟己过。至太甲五年,伊尹亲迎其归亳都,复授政柄。归位后的太甲励精图治:废除苛政,恢复商汤宽仁律法,勤修德政,体恤民力;重修祖庙祭祀,亲执牺牲告慰成汤;广纳四方贤能,安顿流亡部族;更亲赴桑林祷雨,与民同耕,终使商朝中兴,诸侯归附。史载其晚年“明德慎罚,协和万邦”,在位二十三年,最终成为商代守成明君典范。
太甲
楚庄王熊侣于公元前614年继承楚国王位后,前三年表现出严重昏聩之态。他终日沉溺酒色,在章华台日夜宴饮,甚至颁布“谏者杀无赦”的禁令,导致朝政荒废。大夫伍举以隐语劝谏:“有鸟栖于荆山,三年不鸣不飞”,熊侣答以“虽无鸣,鸣必惊人”却仍无改观。右司马苏从拼死直谏:“臣请杀身以醒君王”,反被囚禁。期间国内灾害频发,楚国附庸群蛮部落趁机叛乱,邻国庸国联合百濮大举犯境,熊侣仍置之不理。
公元前611年秋,熊侣突然结束蛰伏。他释放苏从等忠臣,当众忏悔道:“寡人之罪深矣”,随后开启改革:斩断宴乐钟鼓的系绳,遣散舞姬,命百官重披甲胄。对内剿灭若敖氏权臣子越椒的叛乱,处决腐败令尹斗般;对外亲率大军西征,一月内攻灭庸国,使百濮部族瓦解。此后十年中,他推行“举不失德”的用人政策,平民出身的孙叔敖被破格任命为令尹,主政期间整顿田制,开通芍陂水利,使国库三年丰盈。
楚庄王影视形象
军事上实施“精骑突袭”战术,先后降服陈、郑等中原诸侯。公元前597年邲之战亲临前线,指挥战车三百乘突袭晋军,于黄河畔大破敌军主力,终结晋国霸业。外交上在洛邑以“折戟问鼎”震慑周室,却适时退兵以示尊王。平定江淮流域后召开弭兵之盟,整合汉阳诸姬封国,使楚国疆域扩至鼎盛。史载其晚年仍持“箴尹”谏鼓制度,从善如流。终成春秋五霸中唯一兼有“克庸复疆、武定南土、文教东国”三功之君。
齐威王田因齐于公元前356年即位之初沉溺享乐,整日与近臣饮酒作乐,常在后宫彻夜喧嚣不理朝政。其治国九年期间政令废弛,国内赋税沉重而百姓贫弱,边境重镇防备空虚。其间鲁国夺取徐州,赵国攻占甄城,魏国进逼灵丘,齐国陷入“诸侯并伐,国人不敢言”的危局。
转折发生于公元前348年,威王听闻即墨大夫治下田野开垦而府库空虚,便暗遣使者查探。使者发现即墨城郭坚固、百姓富足,而威王宠信的阿大夫领地却被魏军频频袭扰,其治下城池衰败、民生凋敝。威王当场怒斥阿大夫贿赂近臣,并以沸鼎烹杀阿大夫及十余位受贿谗臣,同时封赏即墨大夫万户。此举震动朝野,威王当庭立誓:“自今日始,进谏者必有封赏!”
齐威王
此后威王励精图治:对内废除苛法,减轻徭役,鼓励农商;创设稷下学宫广召诸子百家,慎到、邹衍等七十六人被尊为“上大夫”;任命田忌统兵,孙膑为军师改革武备。军事上在前353年桂陵之战中以“围魏救赵”战术击溃庞涓,十年后马陵之战再度设伏歼灭魏军十万,俘太子申,迫使魏惠王献地求和。外交采取“尊周亲邻”策略,邀请赵成侯在平陆会盟,调解韩赵冲突,促成泗上诸侯归附。
执政后期更亲巡国境:在即墨教民深耕,于莒城督造粮仓,令全国仓储丰实;派邹忌巡查吏治,严惩十二位贪官;铸造方形钱币整顿金融。及至晚年,齐国成东方最强诸侯,楚使来聘时惊叹“临淄之富冠绝天下”,周天子亦赐胙肉尊其为“东帝”,终成战国首霸。
秦惠文王嬴驷于公元前338年继位后,初显昏庸之态。因少时触犯商鞅新法遭流放之恨,即位首月即听信贵族谗言,以"谋反"罪名车裂商鞅。然其旋即保留商君法度精髓,展现政治机变:在清剿商鞅余党的同时,保留二十等爵、郡县制等改革根基。当公子虔等老世族借机逼宫时,他亲自率卫军剿灭叛乱,连诛八名宗室权臣,迅速掌握大权。
秦惠文王影视形象
亲政后开启明君作为:前330年命大将公孙衍在雕阴之战大破魏军,斩首八万,迫使魏国割让河西七百里地;前325年率先称王改革官制,设相邦统领百官,启用张仪推行连横策破六国合纵。前316年纳司马错之谏,发兵巴蜀。五个月内平定蜀地叛乱,设成都郡开发水利,使关中巴蜀连为粮仓。为瓦解楚国,前312年遣张仪智取商於之地,又于丹阳之战斩楚甲士八万,生擒七十余将。前311年更北击义渠,拓地千里。在位二十七年使秦国疆域倍增,为统一奠定根基。
楚顷襄王熊横于公元前299年继位之初昏招迭出。其父怀王被秦扣押后,他拒绝割地赎父而激怒秦国。登基次年便与秦绝交,扣押秦使引发前298年秦楚大战。此战楚军大败,被迫割让上庸、汉北之地。更致命的是前278年,因昏聩纵情享乐、不修武备,被白起攻破郢都,烧毁夷陵祖陵,被迫迁都陈城。此间还误杀谏臣庄辛,导致国势日衰。
楚顷襄王影视形象
受此亡国打击后开始醒悟。迁都次年(前277年)起,任命庄辛为尹执掌改革,释放奴隶补充兵员,在陈城重建军队。前276年亲率新军反攻,夺回江南十五邑。前272年纳黄歇之谋,送太子入秦为质换取喘息,同时派庄蹻经略西南,开辟滇池粮道。晚年(前263年)利用秦赵长平之战时机,联合魏国夺取秦占的鲁阳、昆阳等地。前241年更发动关东最后一次合纵伐秦,虽兵败函谷却收复淮北十二城,终在寿春重整社稷。在位三十六年实现“失郢复疆”,使楚国在秦国威胁下多延续半世纪。
小结:
商太宗太甲继位后暴虐无道,被伊尹放逐桐宫三年,反思后废除苛政、恢复成汤德政,终使商朝中兴;楚庄王熊侣初登位三年沉溺酒色,拒谏引发外患,后突幡然醒悟,剿权臣、灭庸国、破晋军于邲之战,以“问鼎中原”之威成就春秋霸业;齐威王田因齐早年纵情享乐致诸侯侵伐,后烹杀行贿的阿大夫,赏即墨良吏,纳谏变法,设稷下学宫广召百家,经桂陵、马陵两役大破魏国而成战国首霸;秦惠文王嬴驷即位即车裂商鞅泄愤,但保留变法精髓,剿灭世族叛乱后启用张仪连横破纵,取河西、定巴蜀、伐义渠,扩疆逾倍;
楚顷襄王熊横继位时屡犯战略错误致郢都陷落,迁都后痛定思痛,任庄辛改革、纳黄歇之谋联秦喘息,晚年夺回淮北十二城延续国祚半世纪。这些君主的蜕变印证:勇于纠错、善用贤能、顺应时势,方能在危机中实现逆势崛起,其转变轨迹深刻揭示执政者自我革新对王朝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来源:历史影视小迷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