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司法拍卖遇上数字化创新,当公平正义与高效便民深度融合,第三届“海口法院8·18法拍节”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民生答卷。截至8月25日,由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联合四个辖区法院共同打造的这场司法拍卖盛会圆满收官。
当司法拍卖遇上数字化创新,当公平正义与高效便民深度融合,第三届“海口法院8·18法拍节”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民生答卷。截至8月25日,由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联合四个辖区法院共同打造的这场司法拍卖盛会圆满收官。
本届法拍节全程亮点纷呈:总围观人次突破67.9万,732件涉案资产通过平台公开竞拍,700余人参与竞拍,最终133位幸运儿以9636.8万元的总成交额顺利落槌,较上届的8020万元的成交额再攀新高。从“围观热度”到“成交实效”的双重提升,不仅印证了法拍节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更彰显了公众对司法拍卖公开性、公正性的高度认可。数据背后,是司法服务的温度与效率,更是海口法院以创新之力破解执行难题的生动实践。
相较于上届,第三届法拍节的筹备与执行更显精细化、立体化。活动启动前,海口两级法院提前谋划、周密部署,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矩阵:以淘宝网络平台为核心拍卖阵地,同步联动报纸、易拉宝等传统媒介及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资源,通过专题解读、案例科普、直播导览等形式,将法拍资产信息、竞拍流程、法律保障等内容精准传递给潜在参与者。这种“多渠道覆盖、多形式呈现”的宣传模式,打破了传统司法拍卖的信息壁垒,让 “躺在卷宗里” 的涉案资产变成了 “大众可参与、可信赖”的竞拍标的。作为海口法院探索财产处置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尝试,本届法拍节进一步凸显了网络司法拍卖的独特优势。与传统线下拍卖相比,网络平台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全国范围内的竞买人都能“足不出户参与竞拍”,更通过全程留痕、阳光操作,杜绝了暗箱操作的可能,塑造了司法拍卖“亲民、透明、高效”的新形象。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更让涉案资产在更大范围内流通,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收官不是终点,而是司法服务升级的新起点。下一步,海口法院将以本届法拍节为契机,持续深化执行职能,不断健全涉案财产处置机制——从优化资产筛选流程、提升宣传精准度,到完善竞拍服务保障,全方位提升财产处置效率。未来,海口法院将继续以数字化手段为支撑,让司法拍卖更贴近群众需求,让胜诉人的 “纸上权利” 真正变为 “手中实惠”,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与满意度,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注入更多司法力量。(记者 杨作品 编辑 邹宇 李小欢)
来源:海南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