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的垃圾中转站,是城市中被“嫌弃”的角落,是“脏、乱、差”的代名词。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环境条件要求的日益提高,伴随着中转站运维“高人工、高风险、低效能”的痛点,嘉源环卫公司着力推动中转站转型升级,美观、环保、高效的现代化中转站应运而生。
曾经的垃圾中转站,是城市中被“嫌弃”的角落,是“脏、乱、差”的代名词。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环境条件要求的日益提高,伴随着中转站运维“高人工、高风险、低效能”的痛点,嘉源环卫公司着力推动中转站转型升级,美观、环保、高效的现代化中转站应运而生。
如今,王店环卫综合体的投运,不仅是嘉兴市首个“多网融合”城乡环卫综合体,更是全国首座镇级全品类固废中转站。它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环卫中转站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蝶变。
城乡环卫综合体实现固废“通吃”
2024年10月30日,嘉兴市首座“多网融合”城乡环卫综合体在王店镇正式启用,实现其他垃圾、易腐垃圾、工业固废等全品类固废的“一站式”中转与处置。
其他垃圾“日产日清”。项目于2024年10月率先投运,目前配置3台竖直直压式压缩机和5个可移动压缩箱体,日均压缩转运130吨。该项目流程高度标准化:收集—清运—称重—压缩—箱体转运—焚烧,全过程在中控室一键监控。
易腐垃圾“变废为肥”。项目于2025年5月投产,采用收集-清运-称重-微生物发酵-深度腐熟-成品营养土的处理流程,日处理10吨。核心设备为高温好氧发酵仓,设备采用好氧代谢技术,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处理,将易腐垃圾中高分子有机物充分降解、转化成腐殖质样物质,成品转化率达40%,可直接用于高标准农田育苗,真正实现了“就地资源化”。
一般工业固废“精准分拣”。项目于2025年2月上线,采用2台水平直压式压缩机配有3个移动箱体,日处理量约10吨。系统采用收集-清运-称重-分拣-压缩(或打包)-转运-焚烧的处理流程,提高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
通过“一站式”集中处理,王店综合体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工业固废体系、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等“多网融合”,极大提升了区域内垃圾处理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
从“人工”到“智能”:新旧设备的代际跃迁
如果说传统中转站是“单机设备+人工操作”的1.0时代,王店环卫综合体则代表“智能系统+数据闭环”的2.0时代。王店环卫综合体的出现,打破过去“生活垃圾一条线、工业固废一条线、再生资源另一条线”的分散格局,形成覆盖镇域的“一张网”,让“镇级中转站”拥有了“城市级”集约标准。
压缩设备从“机械式”到“智能体”。过去传统中转站使用的旧式压缩机仅具备基础压缩功能,而王店环卫综合体采用的竖直/水平直压式压缩机内置AI料位雷达,可实时扫描容器高度,自动触发压缩与报警,全程无需人员干预值守,进一步提升压缩效率。
环保设备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传统中转站开放式作业,废气、渗滤液、噪声三大顽疾突出,多采用设置简易喷淋或活性炭吸附,除臭效果波动大;王店环卫综合体内更新升级,利用“分区独立+负压收集+脉冲电浆除臭+植物液喷淋”四级屏障,有效减少刺激性气体的排放。同时雨污分流、污水就地处理达标排放,确保环保风险降至最低。
安全系统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预警”。王店环卫综合体目前应用的智能控制系统,在卸料口、转运大厅等传统高风险作业区域,通过构建“感知-分析-响应”安全系统,设置全天候、无死角的“智能安全网”,一旦智能检测到卸料口人员跌落,立即触发设备紧急制动,响应时间小于0.5s;对非授权进入核心作业区的行人自动发出警告,有效隔离人车混行风险,保障作业秩序与安全,实现“零事故”运营。
数据革新从“人工参与”到“智能调度”。王店环卫综合体引入智能管理平台,利用车载称重、GPS、视频AI识别等技术,实时汇总各品类垃圾的来料量、泊位状态、车辆轨迹,自动生成最优转运路线。中控室内“一屏管全站”,借助高清视频、远程喊话、AI识别,有效减少人工干预,运营效能整体提升。
从“邻避”到“邻利”:一座中转站的进化样本
王店环卫综合体的蝶变,不仅是一次硬件的升级,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革新。它以“无废低碳”为核心,以“智慧赋能”为手段,让垃圾中转站不再只是城市角落的“污染源”,而是转变为集环保、科技、资源循环于一体的城市“绿芯”,成为资源循环的“枢纽节点”。王店模式为城镇中转站转型提供了“无废、低碳、智慧”的新范式,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嘉兴样本”。
本文来自【浙江广电出版】,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