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铠丰:从全球视野到光华使命—学术征程的新起点丨光华40周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6 00:11 2

摘要:2025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迎来四十周年院庆。四十载春华秋实,北大光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应运而生,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成长与蜕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这四十年,是北大光华不断迈进的四十年。以厉以宁先生为代表

2025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迎来四十周年院庆。四十载春华秋实,北大光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应运而生,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成长与蜕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这四十年,是北大光华不断迈进的四十年。以厉以宁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光华人留下的教育理念,历经岁月的沉淀,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光华人。

为庆祝这一重要时刻,学院将围绕光华40周年推出系列回顾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每一位讲述者都将带领我们回溯光华的过往岁月,重温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关键的发展节点,以及他们在光华的亲身经历与深刻感悟。他们将分享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探索与突破,讲述如何以智慧和汗水为光华的学术大厦添砖加瓦;他们也会畅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点滴故事,展现光华如何为社会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术人才及商界领袖……

让我们跟随他们的笔触,走进光华的四十年,感受学院深厚的底蕴、蓬勃的活力与不变的初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回顾往昔,展望未来,共同见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迈向新征程的坚定步伐。

从全球视野到光华使命

——学术征程的新起点

姜铠丰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

结缘光华

我是2024年5月正式加入光华管理学院的,但回顾整个过程,我才发现,这段旅程其实早在2021年就已经开始了。2021年6月,我受邀为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在线演讲,第二年的三月又进行了第二次线上分享,这些都成为我与光华结缘的起点。后来,光华发出了正式的邀请,我于2023年夏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开启了一年的学术交流,并最终在2024年春季决定接受工作邀请,于当年五月正式加入光华管理学院的组织与战略管理系。

加入光华的决定既艰难又简单。艰难是因为我在美国已经生活和工作了16年,生活和事业都非常稳定,而且正处于职业发展的上升阶段。美国的高校也希望我能够留下来继续深耕科研与教学。同时,孩子们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他们对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到不舍。然而,回国是我和妻子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事情,我们觉得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窗口,可能就需要等到孩子们上大学后才能实现。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希望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尝试新的工作方式,丰富人生体验,寻找更有意义的职业与生活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入光华的决定又是简单的。光华是亚洲乃至国际最顶尖的平台之一,能够成为光华组织与战略管理系的一员,是我莫大的荣幸。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访问期间,同事们无微不至地为我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尽管那时我只是临时身份,但大家已经把我当作“自己人”,让我快速融入了光华的大家庭。其次,光华的学生们常让我既温暖又感动,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和喜爱是发自内心的。我曾经在MBA课堂上开玩笑说:“如果希望我留下,就对我好一点。”虽然是玩笑话,但通过一学期的相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们的真诚和善意。最后,系领导和院领导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他们在我做决定时没有给我任何压力,却以行动让我感受到无比的温暖与莫大的支持。当我因为孩子们的顾虑而犹豫时,院长亲自写信给他们,解释我们这一决定背后的意义。这一举动不仅打动了孩子们,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光华对海外学者的尊重与关怀。在生活上,学院的老师们也主动帮助我解决了许多具体的问题,这些点滴细节让我倍感温暖。回想整个加入光华的历程,我心中充满感恩。从最初的邀约到最终的决定,需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我非常珍惜这份缘分,也期待在光华的未来旅程中,能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促使我加入光华管理学院的,不仅仅是学院领导发自内心的诚挚邀请,更重要的是我对其使命的深刻认同。“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业领袖,推动社会进步”这一使命,与我的职业追求高度契合,也让我充满了全身心投入的热情。首先,“创造管理知识”是我始终坚持的学术初衷。光华对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对我这样的研究型学者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我相信,通过专注于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可以为管理领域不断注入新知识,推动学科前沿发展。其次,“培养商业领袖”是学术工作的另一重意义。作为老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通过授课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希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启发学生思考、激励他们成长的资源。我希望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存在于学术期刊里,更能够通过课堂和实践影响更多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领导者。最后,“推动社会进步”这一目标让我对光华的使命由衷地敬佩。这不仅是一种学院的追求,更是一种职业信念的升华。我希望将自己的职业使命感与学院的社会使命感相结合,用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国际声誉,为推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面对未来20—30年的职业生涯,我渴望更多元的挑战,期待将我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带回国内,融入光华这个平台,与光华优秀的同事们共同努力,完成一些真正具有意义且影响深远的事情!

感知光华

在访问和正式加入光华的这一年多时间中,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和感受,还有些颇具挑战性的工作。

首先是学院的良好工作氛围。同事们的辛勤奉献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为了学生和老师争取更多资源,还是为了更好地支持研究和教学工作,学院同事们都在全力以赴。许多同事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还要负责项目的运营和管理,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教学辅助团队也为学院的运转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他们的服务保障可以说是世界一流水平。资深老师对新老师的无私帮助也让我深受感动。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教学、研究和团队管理方面的经验,并提供了许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比如邀请我讲解研究成果、参与校友活动分享,甚至旁听他们的课程。这种开放与支持让我倍感温暖并受益匪浅。此外,学院丰富的集体活动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无论是为了集体荣誉参与篮球比赛,还是年终聚会中的仪式感,这些点滴都让我更加融入光华的大家庭。

其次,学院的学科体系非常完整。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商学院的管理系都把一些具体的学科分开,例如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甚至创业创新都是单独一个系。但是我们的组织与战略管理系的学科比较健全,这样的设置有两方面好处:一是老师之间可以有更直接的互动合作;二是能够给博士生提供更全面的学术训练。比如说研究方法,他们既可以学微观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学宏观的研究方法,还可以学心理学,便于帮助他们打下更好的管理学研究基础。

最后,光华在学术研究方面始终紧跟前沿。回国后,我发现许多老师正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这让我受到很大启发,也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与这项新技术结合。在参与学术会议和演讲时,我自然地倾向于关注前沿话题,例如,将人力资源管理视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场景,探索新技术如何影响原有的管理方式及其结果。我目前的一个研究课题已经获得资助,并初步反映出行业对人工智能的采用现状。我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建立纵向数据库,更好地观测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使用人工智能的长期影响。同时,学院为数据收集和研究提供了许多新机会,这让我得以实现一些此前因条件限制而未能完成的研究设想。此外,我也积极寻求与其他学院的优秀学者合作,希望能在跨学科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比如,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老师探讨合作的可能性,这些对话拓宽了我的研究视野,也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增色光华

在光华管理学院迎来40周年院庆的契机下正式加入光华,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这不仅是我学术征程的新起点,更是一个为光华未来发展贡献力量的机会。我期待通过我的加入,能够带动更多年轻的博士生和教师共同投身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我愿意尽己之力,为光华增光添色,助力学院实现更高的学术目标。

首先,我希望在教学上为学生树立远大的学术理想。作为老师,我始终认为,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训练是学生成长的关键。目前,我正在教授人力资源管理的博士生课程,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搭建学科发展的框架,理清学术脉络,同时培养他们的研究兴趣。如果学生对某个领域有深入探索的兴趣,我会告诉他们这一领域中最优秀的学者是谁,为他们推荐相关的核心文献,并指导他们如何与这些学者的研究“对话”。此外,我也注重对学生学术思维的培养,从理解研究范式到判断“什么是好的研究”,再到如何在研究中做到严谨和创新,我都力求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指导。我希望鼓励学生有更大的职业抱负,努力成为世界级的学者,有自己专注和擅长的领域,并能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

其次,我希望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成为光华的学术特长。我愿意贡献自己在国内外积累的学术资源,帮助学院建立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无论是促进内部合作,还是拓展对外交流,我都希望能为光华搭建一个更高效的研究平台,让光华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学术和实践工作得到更多的国内外学界和业界的认可。不仅能推进学院的学科建设,也将进一步巩固光华在管理学界的地位。

最后,我希望能够为光华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尽一份微薄之力。光华近年来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这是历代学者和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深知,光华在亚太地区不断提高的地位和逐步扩大的国际声誉离不开学院长期以来的积淀和前辈们的辛勤付出。在这一基础上,我希望未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光华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博士生。这些学生不仅能够在国内展现扎实的学术能力,也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发声,进一步扩大光华的学术影响力。同时,我希望光华培养的博士生能够获得更多国际顶尖高校的认可,无论是在美国的顶尖学府,还是欧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我在国外学习和任教的经历,让我有幸参与了一些国际学术交流,也积累了一些资源。接下来,我希望将这些资源充分融入光华的发展,努力为学院搭建更多国际合作的桥梁。我相信,通过集体的努力,光华能够在国际学术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成为中国管理学界连接世界的重要窗口。

祝福光华的未来更加美好!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旅程中,与同事和学生们一道,共同努力,为光华的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姜铠丰,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目前就职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他博士毕业于美国罗格斯大学管理与劳动关系学院人力资源与产业关系专业。曾分别在美国圣母大学门多萨商学院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费舍尔商学院担任过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和杰出教授的职位。

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曾在国际顶级管理学期刊上发表过40多篇学术论文,并主编过两本英文论文合集,是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最活跃和被引用最多的学者之一。他在过去四年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评选的全球前2%的科学家名单,并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18年他获得美国管理学会人力资源分会早期职业生涯成就奖,2018和2021年两次获得国际劳动和雇佣关系协会Luis Aparicio职业成就荣誉奖。他是Personnel Psychology,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期刊副主编,并担任9个国际顶级管理学期刊的编委。他从2021至2027年担任美国管理学会人力资源分会的联席主席。2024年获评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会士。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