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5日讯今年年初,济阳区回河街道某工地发生一起意外事件,7名湖南籍工友共同饮酒后回宿舍休息,当晚其中一人不幸身亡。济阳区司法局回河司法所及时组织人民调解员和调解律师主动对接回河派出所,介入了解事件全过程。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5日讯今年年初,济阳区回河街道某工地发生一起意外事件,7名湖南籍工友共同饮酒后回宿舍休息,当晚其中一人不幸身亡。济阳区司法局回河司法所及时组织人民调解员和调解律师主动对接回河派出所,介入了解事件全过程。
他们就其余6名工友对死者家属的补偿事宜,提供公益性调解服务,经反复沟通协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一桩意外死亡纠纷,在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派出所三方联调下得以圆满化解,实现“事心双解、案结人和”。这是济阳区深化“三所联调”机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缩影。
(1)筑牢联调“基础网”,打通神经末梢
济阳区司法局加大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落实力度,将调解力量前置到群众报警求助最前沿,推动“三所联调”机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该区依托全区7个司法所设立“三所联调”纠纷调处室,配备专(兼)职调解员,并建立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志愿服务团和调解专家库,夯实调解力量基础。对内统筹调配4家律师事务所、6家法律服务所和600余个人民调解组织资源,加强与派出所协调联动。对外有效链接信访、诉讼、仲裁、行政复议、公证等属地渠道。
“济阳区司法局联动辖区民警组建‘速调即办’团队,就地排查调处轻微、可速决的矛盾纠纷,做到有矛盾早发现、有纠纷早介入、有诉求早化解,实现自家门口矛盾自家调。”济阳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波表示。
济阳区积极构建多主体参与、多领域汇集、多链条驱动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格局,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无盲区的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架构,累计前置调解群众报警求助千余件。
(2)开出解纷“特色药”,精准把脉开方
济阳区根据各辖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三所+”协同解纷工作方式,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对纠纷类警情较多的派出所,司法所委派调解员入驻调解;对距离司法所较近的派出所,司法所委派调解员协同责任民警合署调解;对纠纷类警情较少的派出所,司法所委派调解员实行预约调解。
这种分类施策的工作方法,有效整合了调解资源,提高了纠纷化解效率。通过司法所协调,人民调解员、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派出所民警三方优势互补,达到“事心双解、案结人和”的目标。
(3)播撒法治“金种子”,培育和谐土壤
济阳区将源头治理的关口前移,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从根本上提升群众法治素养,铲除矛盾纠纷滋生的土壤。
为改变“事后调解”的被动局面,济阳区司法局创新实施“一月一主题”精准普法。各司法所联合镇街相关部门、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围绕征地拆迁、婚姻家庭、债务纠纷等基层高频矛盾点,按月度制定宣传菜单,开展“靶向式”法治宣讲,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
普法与调解深度融合,将法治宣传嵌入矛盾化解全过程。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有事咱拉拉”四步调解工作法、“小板凳”矛调工作法等,既是调解方法,也是流动的普法课堂。调解员在调处纠纷时,通过解读法律政策、剖析典型案例,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有效避免了同类矛盾反复发生。
随着“三所联调”机制不断深化完善,济阳区将社会治理“触角”深入到群众家门口,实现有矛盾早发现、有纠纷早介入、有诉求早化解,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生动注脚。
闪电新闻记者 赵继伟 通讯员 刘琦 张晓敏 牛丽群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