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5日讯为切实提升城乡公益性岗位管理效能,使其在保民生、促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泰安市岱岳区多举措加强公益岗人员管理,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政策精准落地。截至目前,岱岳区累计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3万余个,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1.1万余个,城镇公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5日讯为切实提升城乡公益性岗位管理效能,使其在保民生、促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泰安市岱岳区多举措加强公益岗人员管理,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政策精准落地。截至目前,岱岳区累计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3万余个,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1.1万余个,城镇公益性岗位1960个,共计发放各项补贴2.17亿元,真正实现了“小岗位”托举“大民生”。
岗位开发“精准适配” 在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办事处,王女士正在进行入户宣传,作为一名就业困难人员,她通过公益性岗位考核后上岗,直言:“年纪大了不好找工作,现在在家门口每月有稳定收入,十分知足。”这正是岱岳区公益岗“按需设岗”的缩影。近年来,岱岳区坚持规划先行,严格依据省市部署及区域实际,精准研判岗位需求,通过综合把握经济走势、人口变动与政策方向,科学制定年度岗位开发计划,实现“人岗匹配、按需设岗”。2025年,全区计划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上岗人数805人,其中,城镇公益性岗位230人;乡村公益性岗位575人,涵盖所有5大类岗位类型,持续为城乡就业注入稳定力量。
人员管理“四查促效”
岱岳区创新实施月度实地核查、季度档案检查、每周数据筛查、随机行为抽查的“四项核查”机制:由镇街每月派专人实地核查在岗人员的身份核验,落实岗位和人员“双实名”管理情况;每季度档案核查用人单位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台账建立情况;每周数据核查有无工商注册登记信息、个人股东信息;随机核查公岗人员是否存在“出工不出力”“吃空饷”“虚报冒领”“替岗”等现象。同时坚持“谁开发、谁负责、谁使用、谁管理”原则,压紧压实镇、村(社区)日常管理责任,确保岗真实、人在岗、事在做,从根本上杜绝“吃空饷”“替岗”等现象。
技能培训“靶向赋能”
“我通过公益性岗位锻炼后,又参加了技能培训,如今已顺利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一名退出公益性岗位的村民欣慰地说。岱岳区构建“需求画像——靶向培训——就业直通——长效护航”四位一体项目制培训模式,提供全链条技能培训服务,通过“需求画像”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靶向培训”联合企业制定课程,确保学员能力与岗位“零差距”;“就业直通”创新服务闭环,实现培训到就业无缝对接;“长效护航”推行“1+3+6”回访机制,动态掌握学员情况,提供全周期就业服务,推动退出人员成功就业,真正实现“培训即就业、退出不失业”。
就业帮扶“全程在线”
“公益岗让我度过了最难的时候,培训又让我端稳了饭碗。”范镇的王大姐感慨。今年她从乡村公益岗退出后,正发愁下一步怎么办,镇上推荐她参加电商直播培训,如今她已成功入职一家农产品电商公司。为保障退出人员就业援助“无缝衔接”,岱岳区推行“一人一册”跟踪服务机制,记录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帮扶详情,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与退出人员的就业意愿,提供创业、电商等多元技能培训,切实提升退出人员的就业技能与市场竞争力,确保退岗人员3个月内帮扶不断档、无疏漏。此外,积极联动用人单位,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按岗位需求与人员实际精准匹配,推动其顺利就业。
绩效测评“动态优化”
“做得好不好,测评表上见真章。”岱岳区各镇街每半年围绕岗位管理开展一次全面考核,通过实地检查、资料审查、测评会议等方式,全面评估在岗人员履职表现,精准查找问题并迅速整改落实。测评结束后,针对每位在岗人员开展一对一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方向,助力其提升工作能力与服务质量;对不胜任岗位要求、不能正常工作、不服从管理或违反规定的人员,及时清退并停发补贴,按流程迅速补充空岗,让岗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推动城乡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小岗位连着大民生,微服务彰显大情怀。“下一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在稳定就业中的兜底作用,不断完善就业帮扶机制,让更多群众端稳就业饭碗。”岱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闪电新闻记者 王迅 通讯员 朱佳琳 泰安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