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生,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东西,最近又被研究“点名”了。不是因为它香,不是因为它便宜,而是因为它在你身体里,可能悄悄搅动了不少波澜。有研究明确指出:常吃花生的人,身体可能会发生7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有的是惊喜,有的则需要警惕。
花生,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东西,最近又被研究“点名”了。不是因为它香,不是因为它便宜,而是因为它在你身体里,可能悄悄搅动了不少波澜。有研究明确指出:常吃花生的人,身体可能会发生7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有的是惊喜,有的则需要警惕。
别小看这颗“地里长的坚果”,它不像高档的腰果、杏仁那样自带贵气,却在营养界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我们今天就来拆解一下,花生和身体之间的那些“秘密往来”。
第一个变化,胆固醇可能会悄悄往下降。
这是研究界早就盯上的一个点。2021年《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临床试验显示,每天摄入一小把熟花生(大约28克),连续6周,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水平。
花生中的植物固醇能部分阻断胆固醇的吸收,就像给小肠的“运输带”设置了一个过滤器。很多人不敢吃花生,是怕油,其实油不是问题,关键是哪种油。花生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油酸,这类脂肪酸对心血管有益,相当于给血管“打了蜡”。
第二个变化,血糖波动变得更温和了。
吃花生后,血糖不会像坐过山车那样剧烈起伏。原因在于花生的血糖生成指数很低(大约只有14),这意味着它被消化吸收得慢,不会一下子让血糖飙升。
这对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人群尤其友好。有研究指出,将花生当作餐前小零食吃,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峰值,特别是搭配高碳水主食时,缓冲作用更明显。这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可以随便吃花生,而是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花生可以成为一个“稳定军心”的点心。
第三种变化,减肥的人可能会感到更容易饱。
这听起来像悖论:花生不是高热量食物吗?是的,每100克花生热量能到567千卡,但重点不在热量,而在“饱腹感”。
花生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这两样东西在胃里停留时间长,能延缓胃排空,让你不那么容易饿。研究发现花生咀嚼次数越多,饱腹感越强。因为咀嚼激活了大脑中的“饱食中枢”,让人产生满足感。减肥期间不是不能碰花生,而是要控制量、细嚼慢咽,别抓一把当零食猛啃。
第四个变化,记忆力可能会变好一点。
听起来像玄学,但确有依据。2023年一项发表于《营养神经科学》的研究指出,花生中含有白藜芦醇和烟酸,这些成分能改善脑血流、减少氧化应激。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就像给脑细胞穿上了防护服,减少“锈蚀”。烟酸则是维生素B族成员之一,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对情绪和记忆都有调节作用。尤其是中老年人,适当吃点花生,对预防轻度认知障碍或许有益。这不是说吃花生能让你考上清华,而是它可以帮你少丢三落四。
第五个变化,皮肤状态可能悄悄地变好。
花生含有一定量的生物素,也叫维生素H,是皮肤、头发和指甲的“保姆”。不少脱发和皮肤干燥的人,体内其实是缺这类微量营养素的。
花生中的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对皮肤修复和抗老化也有一定作用。你可能没注意,很多护肤品打的“抗氧化”概念,其实就是在讲维生素E的作用。只吃花生补得更自然。油炸花生、重盐花生可不在此列,重加工的花生不仅破坏营养,还可能增加皮肤负担。
第六个变化,有些人会发现胃有点不舒服。
这也是花生“翻车”的地方。花生富含脂肪,对胃动力不好、消化功能偏弱的人来说,吃多了容易胀气、泛酸。而且花生外皮含有一定的粗纤维,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特别是那些胃炎、胃溃疡患者,花生就不太适合生吃或空腹吃。
如果你吃完花生后老是打嗝、胃里有火烧感,那就要警惕是不是胃酸分泌过多了。建议这类人群,把花生煮熟或炖汤,一来更容易消化,二来也能减少刺激。
第七个变化,过敏人群要特别小心。
花生是全球公认的高致敏食物之一。花生过敏反应可以从轻微的皮疹、嘴唇发麻,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国内虽然相对少见,但在儿童人群中,花生过敏比例有上升趋势。
临床上我们见过不少家长没当回事,孩子吃了点花生糖就开始全身起疹、咽喉肿胀,吓得直奔急诊。尤其是家里有过敏家族史的孩子,引入花生要循序渐进,观察反应,一旦有不适立即停用。
说到这里,花生到底该怎么吃才“利大于弊”?几个建议你可能用得上:
1.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0~30克左右,别图嘴快,一盘吃光。
2.优先选择原味、熟制的花生,避开油炸、重盐、裹糖的重口味版本。
3.老年人、胃不好的人,建议花生炖汤,比如“花生猪骨汤”,营养又温和。
4.糖尿病患者可将花生作为加餐,控制在主食总量范围内,避免与高油高糖食物同食。
5.孕妇可以适量吃花生补充营养,但要注意个人体质及有无过敏风险,最好煮熟吃。
6.儿童引入花生需谨慎,尤其在1岁以内有湿疹或家族过敏史的,更应在医生指导下尝试。
7.不要把花生当主食或“零食无限量供应”,它是营养加分项,不是主角。
花生不是什么神药,也不是洪水猛兽。它有自己的“性格”:沉稳、有料、有点小脾气。它不会像药物那样立竿见影,但在你每天一点一滴的饮食里,慢慢帮你修补身体的漏洞,润滑器官的摩擦,支撑你走得更稳。
很多人问,吃什么能防病?其实最好的答案,不在某种食物,而在你有没有认真对待每一口吃进嘴里的东西。花生值得吃,但更值得你用心吃。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玉兰.花生摄入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1,33(4):356-360.
[2]李志强.花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调控的干预研究[J].营养与健康,2022,14(2):88-91.
[3]陈丽华.花生及其营养成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食品科学,2023,44(7):112-117.
来源:何医生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