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这句话放在今天的语境下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特别是在游戏领域,游戏制作人从幕后走向台前“整活”,本身也可视为一种拉近玩家距离、推广游戏的有效营销手段。
在某个时期,我曾一度将“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误以为是某位西洋先哲的箴言,甚至一度想写进语文作文中——直到在郭德纲的相声包袱中再次听见它。
其实这句话放在今天的语境下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特别是在游戏领域,游戏制作人从幕后走向台前“整活”,本身也可视为一种拉近玩家距离、推广游戏的有效营销手段。
特别是在国内单机游戏持续被市场看好,玩家圈层迅速扩展的今天,“想要游戏卖的好,制作人整活少不了”这句话渐渐成为了不少国外厂商对于中国玩家的独特营销小技巧。
从不少外国独立游戏纷纷邀请中国网友敲定游戏译名,到小岛秀夫、金亨泰等国际知名制作人入驻中文平台、积极参与国内活动,这本质上都代表着近年来国外游戏厂商对国内市场的重视。
而在这其中,我们似乎不得不提这一行为的代表人物——小高和刚。当小高选择来中国“古法推销”《百日战纪》时,或许连他本人也未能预见,自己将与中文互联网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
你是谁?请支持《终天教团》!
从各个版本的魔改举牌梗图到各种玩梗表情包,从线上刷屏到参与各种线下活动,你似乎总能找到小高活跃的身影,以及那句熟悉的宣传口号——“请支持百日战纪!”
讲道理,小高这种营销行为多少有点像电视时代的“洗脑广告”,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家似乎不太讨厌,甚至......有点上头?不知道是因为语言原因还是文化差异,大家总能在小高和他团队身上看到点“游戏制作人”之外的另一面。
比如面对粉丝,即使你想聊的内容无关游戏,小高基本上都会有求必应,毫不含糊;而对于国内高考期间的限定请求,他也会以自己的方式默默祝福。
你似乎总能在这个日本人身上感受到一种互联网时代罕见的坦诚与认真。从他与中国网友“日译中”与“中译日”的双向奔赴中,从他对自己参与过手游的主动“售后”中,都可窥见一二:
正因如此,当我们以“游戏制作人”的身份重新审视小高时,又会发现这份相似的气质同样体现在他制作游戏的过程中。通常来讲,ADV游戏历来是一个受众相对垂直的领域,大部分游戏在形成IP效应前,其主要销量一般也只集中于刚发售那段时间。
而回顾小高团队制作的游戏,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总能在这种传统的形式中整出些“新活”来。从《弹丸论破》独特的“高速推理”与黑色幽默,到《百日战纪》庞大的剧情分支与100个结局后续,再到不久后即将发售的《终天教团》,你总能在小高的游戏中体验到一点不同的味道。
《终天教团》依旧是玩家熟悉的“小高式开局”:信奉灭世思想的“终天教”教祖被人离奇杀害,却在“神之力”的帮助下临时复活。玩家扮演的教祖需要在失去记忆的状态下,对五位具有嫌疑的教团干部一一调查,最终找出真凶查明真相,才能真正打赢复活赛。
有意思的是,游戏中五位干部的剧情线分别对应着5种各有侧重的玩法与风格,且每个部分都将讲述一个相对独立故事。比如在司法部线中,你可以体验到《逆转裁判》式的推理与举证,沉浸在连环谋杀案的紧张节奏中;而科技部线则回归了传统的多视角视觉小说风格,以丰富的文本引导多重分歧的剧情走向;当然你要是愿意,在教育部线中与三位性格迥异的少女展开一场奇特的恋爱冒险也不是不行……
图注:当然官方对这条线的描述是“恋爱冒险游戏(?)
尽管五条剧情线在风格上各不相同且彼此独立,但其终极目标却共同指向了“寻找真凶”这一核心谜题。《终天教团》并没有像传统ADV游戏那样设置一个完全线性的游玩体验,玩家可以自行选择每条剧情线攻略的先后顺序。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主线各种零碎线索的整合与对同一事件不同视角的再现,或许可视为破局的关键。
当然,《终天教团》在制作阵容上也十分豪华,知名文字AVG游戏制作人中泽工同样深度参与了游戏的制作。只不过不知是否受到小高的影响,他也开始举牌推销起了《终天教团》......
小高和刚在中文互联网的走红,除了机遇与运气外,我想大概也源于他那份过于“质朴”的真诚与认真。在《百日战记》艺术集中,他曾留下这样一句话:“这款游戏凝聚了我们多年的心血,倾注了无数的努力、热情、创意甚至怨念。”
从半路出家做游戏到《弹丸论破》的一举成名,从破产开发原创IP到异国“整活”火遍互联网,小高与团队走的每一步,似乎总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无论是坚持深耕文字游戏这条相对小众的赛道,还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破产搞宣传,你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与他们笔下角色相似的气质:“中二”而又让人热血沸腾。
“能做出能对一些人产生深刻影响的作品,我觉得已经很足够了”。我想,在这个时代能依旧在坚持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一种别样的浪漫吧。
来源:3DM游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