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午睡这件事,很多人觉得是“养生标配”。每天中午十二点一到,吃完饭,倒头就睡,仿佛这才是退休之后的生活标配。但门诊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白天睡得多,晚上却睡不着,白天头晕、心慌、没劲儿,还有人因为午睡起得太猛,摔了、晕了、心梗了。
75岁以后,身体的很多“老习惯”,其实正在悄悄背叛你。
午睡这件事,很多人觉得是“养生标配”。每天中午十二点一到,吃完饭,倒头就睡,仿佛这才是退休之后的生活标配。但门诊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白天睡得多,晚上却睡不着,白天头晕、心慌、没劲儿,还有人因为午睡起得太猛,摔了、晕了、心梗了。
中午睡一觉不是错,错的是怎么睡。尤其是过了75岁以后,身体代谢慢了、血压波动大了、脑供血也没那么灵活了,午睡这件事,真的不能随便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有研究显示,75岁以上老年人,如果午睡超过90分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会显著上升。过度午睡,和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夜间失眠之间,有着越来越清晰的因果关系。那到底怎么睡,才对身体好?接下来这6点,值得每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认真看看。
第一点:午饭后别马上睡,至少等半小时
很多人一吃完饭就犯困,这是正常生理反应。因为进食后,胃肠道开始工作,血液重新分配,大量流向消化系统,大脑供血相对减少,就容易犯困。但这个时候立即躺下,对老年人很危险。
年纪大了,胃排空变慢,食物滞留时间长。如果饭后立刻平躺,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胸口烧灼、嗓子发酸,甚至引发咳嗽、误吸,严重时可导致吸入性肺炎——就是食物残渣跑进肺里去了。
饭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这个时候再睡觉,容易引起低血压、低血糖反应,醒来时头晕、四肢发冷,甚至摔倒。
建议:吃完饭后,可以在家里走走、洗个碗,或坐着休息半小时再午睡。
第二点:午睡时间,控制在20~40分钟之间
这个时间段,是老年人最合适的午休时长。睡太短,没缓过神;睡太久,大脑进入深睡眠,再醒来反而更疲惫。对老年人来说,超过一小时的午睡,会扰乱晚上的睡眠节律,让你晚上更难入睡,形成恶性循环。
有研究指出,75岁以上老年人,午睡超过90分钟者,其夜间失眠发生率比非午睡者高出近两倍。午睡时间太长,还可能诱发昼夜节律紊乱,影响褪黑素分泌,整个人的睡眠生物钟都被打乱。
建议:定个闹钟,设在30分钟左右,别等身体“自然醒”。
第三点:睡姿要讲究,别趴着,也别仰着
不少人喜欢趴在桌上午休,尤其是午饭后在外面,习惯性趴一会儿。但对75岁以上的老人来说,趴睡这件事,不是简单的“不舒服”,而是会出事的。
趴睡会压迫胸腔和腹部,影响心肺功能,导致呼吸不畅,尤其是本身就有慢阻肺、心脏病、高血压的人,趴睡可能让血氧下降,心率紊乱。
而仰面大躺着睡,看似舒服,问题也不少。平躺时舌根易后坠,呼吸道变窄,容易打鼾甚至呼吸暂停。很多老年人午睡时突然憋醒,甚至感到胸闷,就是这个原理。
建议:采取“侧卧+头低脚高”的姿势,左侧卧更适合心脏负担较重的人。可以在床上或躺椅上休息,别将就。
第四点:别在光线强、噪音大的环境里睡
午睡是修复神经系统的时间。环境不对,睡得再久都不解乏。有些老年人午睡时电视开着,窗帘不拉,甚至在客厅的沙发上将就一觉。这种浅层次的睡眠,对大脑几乎没有恢复作用。反而会“越睡越累”。
研究发现,光照和噪音会干扰非快速眼动期睡眠,这是老年人睡眠中最重要的恢复阶段。长期在嘈杂环境中午休的人,大脑的清除代谢废物能力下降,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建议:找一个安静、遮光、温度适宜的房间,拉上窗帘,关掉电视,手机静音。
第五点:午睡前别服用镇静类药物
不少老人有睡眠障碍,午睡前会习惯性吃点安眠药、镇静剂,想着“睡得沉一点”。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误区。
镇静类药物本身会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叠加午睡时的自然呼吸减慢,很容易诱发睡眠低通气综合征。尤其对患有哮喘、心衰、脑梗病史的老人,午睡前服药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甚至猝死。
午睡本就应是轻度休息型睡眠,不宜深睡。服药后进入深度睡眠,醒来时会出现“睡眠惰性”——认知迟钝、反应迟缓,容易跌倒、摔伤。建议:午睡前不服药。若需使用助眠药物,应在睡前使用,且在医生指导下。
第六点:午睡醒来,动作要“慢三拍”
很多老人睡完午觉,听见电话响或者有人敲门,条件反射地“唰”地一下起身。这种猛然起床的动作,对75岁以上的身体来说,是一种“失控”的刺激。
午睡后,血压会轻微下降,脑供血暂时减少。突然起身,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就是你站起来时,大脑缺血了,眼前一黑,甚至晕倒。
更危险的是,这种骤起导致的跌倒,是老年人骨折、脑出血、甚至死亡的常见诱因。
建议:醒来后,不要立刻起身。先睁眼躺一会儿,再坐起来,缓个两三分钟,再站起来。动作要慢,心要稳。
这些细节,看似鸡毛蒜皮,但落在75岁以上的身体上,就是能不能安全活着的分水岭。这不是吓人,是我们临床上每天都在处理的真实案例。一个午觉没睡好,换来的是一个月的住院,甚至一次“差点就没抢回来”的遗憾。
年纪越大,身体越脆。你越觉得没什么的事,越有可能是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午睡,是修复,不是消耗;是调养,不是折腾。
不是你睡得越久越香,身体就越好。要睡得对,睡得巧,睡得刚刚好。一句话记住:75岁以后的午睡,是在“走钢丝”,不是以前那个“躺平养神”的游戏了。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志刚.老年人午睡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2):2948-2951.
[2]刘欣.老年人午睡时间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21,49(4):351-354.
[3]张丽.不同午睡时长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6):973-976.
来源:岳医生健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