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芽芋,一种肉质绵软、香气浓郁的特色芋头,因其香糯的口感被誉为“芋中珍品”,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便深受江浙沪等地消费者青睐。铅山的红芽芋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晋时期。
初秋时节,走进铅山县的各大红芽芋基地,芋农们正忙着采挖红芽芋,处处是一幅丰收的画卷。
红芽芋,一种肉质绵软、香气浓郁的特色芋头,因其香糯的口感被誉为“芋中珍品”,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便深受江浙沪等地消费者青睐。铅山的红芽芋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东晋时期。
近年来,铅山县聚焦品种优化、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融合发展一二三产,加快推进红芽芋产业发展提质升级。目前,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10.2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带动3万余人就业增收。2025年,铅山县地理标志农产品红芽芋上榜“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品牌价值为16.16亿元。
芋农采挖红芽芋。通讯员 舒畅摄
芋农采挖红芽芋。通讯员 舒畅摄
种业强“芯”优化品种
走进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天农业)的红芽芋组培中心,只见十几个组培架上分门别类整齐摆放着贴有标签的试验瓶,技术员周四红正在细心观测种子芽叶。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选育推广优新品种,才能夯实高产稳产的根基。红芽芋属无性繁殖,相比其他种植物,品种更新换代的难度更大。
“由于长期种植,造成各种病毒积累,铅山红芽芋的种业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2007年左右,红芽芋产业出现品种退化、烂皮烂兜和产量降低等严重问题。优化红芽芋品种,迫在眉睫。”8月19日,江天农业高级农艺师、总经理方加军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本土成长壮大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江天农业扛起了种业强“芯”的责任。经多方询问查找,方加军联系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薯类脱毒中心,该中心已成功开展过马铃薯脱毒技术。
从植物学分类来看,马铃薯和芋头虽属不同种类,但两者均利用地下膨大的块茎或根茎进行无性繁殖。那在品种优化试验上,是否有相通之处?2007年,方加军多次主动与安徽省农科院对接,最终得到了支持。
当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红芽芋脱毒繁育技术研究。从红芽芋茎尖诱导—试管芋—原原种—原种—良种,经过前后5年的艰苦培育和反复试验,2011年,新芋种“正式面世”。经业内专家鉴定,该芋种田间表现农艺性状稳定,抗病性强、高产稳产性好,单株芋子20个左右,亩增产25%以上,亩产可达2100公斤以上。2015年12月,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这个从铅山红芽芋变异株中选育出的优质、抗病、高产多子芋新品种,为我省第一个通过认定的芋头品种,命名“赣芋1号”。
在此基础上,江天农业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继续优化改良种业。如今,“赣芋1号”已裂变出一些新品种,如多糖更丰富、淀粉含量更低、口感更好的“赣芋2号”,该品种更适用于加工领域,已在南昌、赣州等地试种推广;“赣芋3号”属于早熟品种;“赣芋4号”则倾向于作为观赏性植物。
品质更好、产量更高——种业的更新换代,推动铅山红芽芋产业迈上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走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技术员周四红正在工作。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摄
全链管理提升品质
8月20日凌晨3时许,位于铅山县永平镇永平村的林辉农场120亩基地,已是一派忙碌。翻挖、分拣、称重、装箱,40多名芋农分工协作,赶在气温升高前采挖红芽芋。搭乘冷藏车、驶上高速路……约8个小时后,这些带着泥土清香的红芽芋,将“走进”上海的各大商超和生鲜市场,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
林辉农场负责人邱珍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前天4500公斤发往温州、昨天5500公斤发往杭州……自7月下旬红芽芋上市以来,销售额达24万余元。
这名90后新农人,因看好红芽芋产业的发展前景,2020年起流转了600多亩土地轮种红芽芋和水稻。他先后购买了8台培土机、2台拖拉机、1台无人机等机械设备。智能农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升了喷洒农药、翻土施肥等作业的均匀性和精准度,更加有利于红牙芋的品质管理。
“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模式,加快种苗繁育推广,建设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铅山县红芽芋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罗建军介绍,该县从源头上保障种苗纯正、抗逆性强、品质优良,并严控非标种源流入,确保红芽芋产品“就是这个味”。
为推动红芽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铅山县不断强化全链管理,建立红芽芋地理标志产品防伪溯源体系,规范全程服务流程,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可查询、可控制。政府组建专项工作组优化服务保障,出台相关政策资金,引导支持企业升级产线设备、更新加工工艺等,强化加工环节的品控管理。基地实行农户按标准种植、企业进行保底收购,吸引上海供销集团等5家农产品公司前来基地现场签订采购合同。
三产融合品牌升级
红芽芋米糕、芋圆、芋泥、芋全粉、芋粉丝、芋桃酥、芋条……记者在铅山县“两红”(河红茶、红芽芋)馆看到,各类芋头加工产品琳琅满目。
“小芋头,大产业。”方加军表示,红芽芋口感细腻,制作成芋浆、奶茶等饮品的融合性很好;还可制作成芋全粉,广泛用于康养领域,在银发经济火爆的今天,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江天农业拥有固态、液态两条生产线,可生产芋全粉、芋浆等产品。
“家人们,这是铅山特产红芽芋,蒸煮炖炒样样行,现在下单,新鲜直达!”近日,在铅山芋来芋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直播间,主播正热情地向网友推介新鲜出土的红芽芋。据产品经理吴鸿宇介绍,该企业今年开始直播带货,销量翻番。公司组建了专业直播团队,真实呈现红芽芋从田间种植、采收、加工到打包发货的全过程,吸引了大批回头客,甚至有消费者要求“定期配送”。
以三产带二产、以二产促一产,铅山县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深化红芽芋产业品牌建设。先后荣获“中国红芽芋之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等7项国家级荣誉。2025年,品牌价值再创新高,达16.16亿元。“铅山红芽芋”同时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认证”,并入选江西农产品“小美特精”区域公用品牌库。
邀请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团一行来铅山开展实地调研,进一步促进产销对接与产业升级;铅山县红芽芋推广服务中心与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开展深度合作……今年以来,铅山县主动出击、搭建平台,在品牌建设上动作频频,红芽芋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持续攀升。
不仅请进来,还要走出去。该县举办系列推介活动,走进江浙沪各大商超,将整株“带泥土带叶子的芋头”搬进现场,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策划推出挖芋王争霸赛、采挖体验赛等趣味十足的农耕活动;举办电商直播带货大赛,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持续提升红芽芋的品牌热度与美誉度。
目前,红芽芋已成为铅山县农业支柱产业,每年总产量达15万吨。全县共有红芽芋种植、销售和加工企业53家,种植合作社48家,形成了从“种业培育—种植采收—研发加工—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成为当地人民致富增收的“大产业”。“中国红芽芋之乡”的品牌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
来源: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