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用跑花鸟市场挨家问,手机上划划屏幕,南方的雀梅、北方的榔榆,各地的生桩都能瞧见,下单没多久就有人送上门,对咱们这些没太多时间逛市场的新手来说,确实省了不少事。
如今玩盆景的人越来越多,咱们这些爱盆景的,总想着给自家添点新素材——网购就是个挺方便的渠道。
不用跑花鸟市场挨家问,手机上划划屏幕,南方的雀梅、北方的榔榆,各地的生桩都能瞧见,下单没多久就有人送上门,对咱们这些没太多时间逛市场的新手来说,确实省了不少事。
再说网购的好处,最实在的就是“性价比”。
市场里现成的桩材,店家可能早养了段时间,价格里难免多份“养护费”;网购的生桩大多是刚从山上采下来没多久的,没经过太多中间环节,几十块钱就能淘到桩型不错的,要是运气好碰到店家清库存,十几块钱捡个小漏也不是没可能。而且选择也多,本地市场少见的品种,比如云南的清香木、福建的榕树桩,网上一搜能跳出好几页,总能找到合眼缘的。
可不少新手盆友兴冲冲买了生桩,拆开快递一看挺新鲜,栽下去没几天就出问题——要么枝条慢慢发皱,要么压根不冒芽,最后整棵桩子干得像柴火。为啥网购生桩这么难活?其实多半是这几个原因:
一是“路途折腾”。生桩从产地到咱们手里,少则两三天,多则五六天,路上闷在快递箱里,根系没法呼吸,枝条也容易脱水。有些店家为了省事儿,打包时就随便用湿报纸裹两下,到地方时根须早干得发脆了,这样的桩子栽下去,想活自然难。
二是“桩子本身有问题”。有些卖家为了卖相好,会给生桩“化妆”——用胶水粘点假根,或者给干瘪的枝条喷点水充新鲜,新手看着觉得“精神”,其实是早就没了活力的“弱桩”。还有些生桩采挖的时候没留好“须根”,主根倒是粗壮,可吸收水分养分的小根少得可怜,栽进土里也没法好好“扎根”。
三是新手没摸透“生桩脾气”。拿到手直接往土里一埋,要么用了板结的园土,要么浇水太勤把根泡烂了,没给生桩留足“缓苗”的时间,自然养不活。
其实想避免网购生桩“养死”,记住这几步就行:
先挑“靠谱卖家”。别光看页面图片多好看,或者直播间里喷水后的效果多新鲜,多翻翻看买家评价——尤其注意有没有人晒“收到货的实拍图”,根须是不是带土球、枝条有没有保湿包裹。优先选那种“发货前给你拍桩子近况”的卖家,敢让你亲眼瞧状态的,一般不会卖“弱桩”。
再“仔细选桩”。选的时候别贪“桩型特别复杂”的,新手先从根系完整、枝条少而壮的入手。问清楚卖家“桩子采挖多久了”,带土球的桩子尽量选采挖不超过半个月的,不带土球的桩子不超过3天,放得越久,活性越差。
考虑是否“适应本地环境”。尽量选择能适应本地环境的树种,一些新生盆友对树种的生长习性不了解,对栽种养护有一定的挑战。
收到货后“别急栽”。拆开包裹先检查:根须要是有点干,就用清水泡上3-4小时(别泡太久,不然根会烂);枝条上有断口的地方,用愈合剂抹一圈,避免水分从断口流失。要是发现桩子明显发皱、根须发黑,赶紧联系卖家退换,别硬着头皮栽。
栽生桩的方法也有讲究,关键在“土和环境”:
处理桩头,先把断口、裂口修平整,用锋利的刀削掉破损的“毛边”,别让伤口坑坑洼洼留死角。要是桩头比较粗,削完后可以用木工锉把切口磨光滑,这样愈合更快。
处理完赶紧在伤口上抹愈合剂,或者涂一层融化的蜂蜡,要是手头没有,用草木灰敷一层也行,主要是挡住伤口,别让水分从这儿跑掉,也防虫子病菌往里钻。还有桩上那些没用的细枝、枯梢,也顺手剪了,少些“旁支”争水分,桩子能把力气都用在长新根上。
土别用普通园土,新手直接买“腐叶土+河沙+珍珠岩”按2:2:1拌好的混合土,疏松透气不板结,根须容易扎根。如果是没根的桩子最好用纯河沙或者风化土,要是桩子比较大,先找个深点的素陶盆(透气性好),盆底铺层碎瓦片防积水,再把土填到一半,把桩子放进去,让根须自然舒展,然后边填土边轻轻按实,别让根须悬空。
栽完后“别暴晒”。找个通风好、阴凉有散射光的地方放着,头一周保持土微微湿就行——用手捏土能成团、松开不散就刚好,别天天浇。等过了20天左右,枝条上冒出新叶了,再慢慢挪到每天能晒到1-2小时阳光的地方,这时候再稍微多浇点水。
其实网购生桩虽便宜,但养活它的核心,是“先让它恢复活性”。新手别想着一栽上就盼着长新枝,给它点时间缓苗,等根系扎稳了,往后养起来就省心了。
说到底,玩盆景本就是个“慢功夫”,从生桩养起,看着它慢慢冒芽、长枝,最后修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事。只要选对桩、用对方法,新手也能把网购生桩养活养好——下次再网购生桩,不妨照着试试。
来源:盆景爱好者一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