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天康复记:微创 + 中西医结合,让肺叶切除不再可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05:15 2

摘要:拿到体检报告的那天,Z 女士的指尖反复划过 “右肺上叶后段混合型肺结节,27*22mm,边界不清,分叶状,伴毛刺与血管穿行” 的字样,医生那句 “考虑肺癌早期可能性大” 的提醒,像一块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随后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虽未发现气道新生物,但肺泡灌洗液

拿到体检报告的那天,Z 女士的指尖反复划过 “右肺上叶后段混合型肺结节,27*22mm,边界不清,分叶状,伴毛刺与血管穿行” 的字样,医生那句 “考虑肺癌早期可能性大” 的提醒,像一块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随后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虽未发现气道新生物,但肺泡灌洗液 TCT 检测查见肿瘤细胞,NGS 检测还提示隐球菌感染 —— 双重异常让治疗方案的制定迫在眉睫,而等待她的 “肺叶切除 +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在医学上本是公认的高创伤手术。

要知道,肺叶切除需完整移除病变肺叶(约占单侧肺体积 1/3),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更是要精准清除纵隔、肺门等多组淋巴结,操作范围广、难度高。以往这类手术,患者术后常出现剧烈咳嗽、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肺部炎症消退慢、胸腔积液多,残肺复张往往需要数周,想要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更是要经历 3 个月甚至 1 年的漫长康复期,不少患者还会因术后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身心备受煎熬。

2025 年夏,Z 女士住进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胸外科,等待她的是一场关乎生命的手术。术前检查逐一完成,心电图、血常规、肺功能等指标均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手术由刚调入医院不久的闫明主任主刀。这位曾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深耕二十余年的专家,早已积累了上千例肺结节与肺癌手术经验,让 Z 女士悬着的心稍稍落地。

手术日清晨,麻醉科钟主任率先进入手术室。她熟练地为 Z 女士插入双腔气管插管,目光紧盯着监护仪上的气道压力数值,细微调整参数以减少呼吸道损伤 —— 这是术后快速恢复的重要铺垫。随后,闫明主任身着手术服走进手术室,这场 “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 +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 正式开始。

与传统开胸手术不同,闫明主任仅在患者胸壁开了一个 3 厘米的小口,通过胸腔镜将手术视野放大 5-10 倍,精准捕捉血管、神经与肿瘤的位置关系。术中,他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及患者血管肺叶解剖结构,创新性采用 “单向式” 手术流程:从肺门结构游离开始,依次处理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再到第 2、4、7、10、11 组淋巴结清扫,每一步都 “不走回头路”。操作时,他手持器械的动作轻缓而精准,避开细小神经与血管,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肺组织的牵拉挤压,就连清扫淋巴结时,也会仔细剥离周围脂肪组织,避免损伤邻近大血管。当手术器械顺利切除整个右肺上叶,并完成多组淋巴结清扫时,手术室的时钟刚走过 2 小时,术中出血量不足 50 毫升 —— 这份精细操作,为术后快速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

术后第 1 天,Z 女士在接受西医消炎、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惊喜地发现医护人员还带来了温热的中药汤剂、贴敷药膏与针灸针。“闫主任说这是帮我补肺气、健脾祛湿的,能让咳嗽少点、恢复快点。”Z 女士回忆道。原来,闫明主任不仅是胸外科专家,还承袭祖传中医技艺,他深知肺切除后患者的中医病机:肺主一身之气,切除后宣发肃降功能受损,易出现气逆咳嗽、胸闷气短;而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痰液难消。为此,他专门为 Z 女士定制了中药方,其中黄芪、党参补气健脾,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茯苓、白术祛湿化痰,搭配贴敷膻中穴、肺俞穴的中药药膏,以及刺激肺经、脾经穴位的针灸与耳穴压豆疗法,从术后第一天就启动 “中西医协同康复”。

正是这份术后中医药辅助治疗,有效缓解了手术创伤带来的不适:中药汤剂补充肺气,让 Z 女士胸闷气短的症状明显减轻;中药贴敷与针灸刺激穴位,加速肺部炎症消退,减少胸腔积液生成;健脾祛湿的调理,则让她术后咳嗽咳痰的情况比其他患者轻了不少。

术后第 2 天,Z 女士已能下床缓慢行走,术后第 3 天,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减轻;术后第 5 天,她复查胸部 CT 显示:肺部无炎症,残肺复张良好,胸腔积液极少,同时也没有胸闷气促,食欲、体力与睡眠均恢复正常 —— 这个刚做完 “肺叶切除 + 多站淋巴结清扫” 的患者,看起来与健康人别无二致,顺利办理出院。

术后病理结果

这份 “5 天康复” 的奇迹,并非偶然。闫明主任今年 5 月调入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后,便主动与肺结节相关专家深入交流,其中影像科肖主任,拥有数十年阅片经验,曾对比广医一院等高水平医学中心的术后 CT 影像,发现其术后胸腔组织损伤更小、炎症更轻、残肺复张更佳。“咱们得对标优质效果,让患者少受痛苦。”肖主任的建议,让闫明主任更坚定了 “精细手术 + 中医药辅助” 的诊疗思路。

此后,闫明主任团队开始优化治疗流程:术前通过多学科会诊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术中精简操作细节,减少无效动作;术前术后辅以中药降低胸腔渗出。加上麻醉科的精准配合与术后中医特色治疗,如今科室肺结节手术患者的恢复周期大幅缩短,以往需要 3 个月甚至 1 年才能缓解的乏力、气促等症状,现在多数患者 1 周内就能明显改善。

“别小看这 3 厘米的切口,里面切除的肺组织、清扫的淋巴结一点都不少,这本身是场大手术。” 出院时,闫明主任向 Z 女士强调,“你恢复这么快,关键在于手术时尽量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术后又用中医药针对性调理,补肺气、健脾祛湿,双管齐下才让康复速度提上来。” 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Z 女士深深感受到,这场融合了精细外科技术与传统中医智慧的治疗,不仅治愈了她的肺结节,更打破了 “高创伤手术必慢恢复” 的固有认知,给无数患者带来了快速康复的希望。

术后第5天复查CT视频,欢迎胸外科专家同行点评。

视频加载中...

专家简介:

闫明,副主任医师,祖传中医,2001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后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工作24年,2015-2015年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 FABER癌症研究所,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河南省抗癌协会肺癌、食管癌及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耕肺结节诊疗十余年,构建“筛查-鉴别-干预-康复”全流程管理体系:

· 精准鉴别:擅长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结合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及中医体质辨识,早期预警高风险结节;

· 中医药干预:对良性肺结节(如炎性磨玻璃结节),通过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中药方案,临床验证结节缩小率达62%(近三年数据);

· 微创外科:主导单孔胸腔镜下肺结节微创手术,精于个体化手术规划(在精准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手术创伤小(平均切口仅3-4cm)、恢复快;

中西医结合全程康复管理:术后结合中医体质调理(如补肺健脾、化瘀散结),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创新性提出“肺结节发病根源三维分析法”——融合结节生长部位经络循行、患者先天遗传易感性、后天体质阴阳失衡及环境压力刺激等多维度,直击病本。

· 癌种覆盖:对肺癌、食管癌、胃癌(贲门癌)、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肺转移瘤等诊疗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晚期肿瘤综合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中医调理);

· 转移灶控制:对骨转移、脑转移等晚期并发症有深入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案(如中药增效减毒、外治缓解神经痛)延长生存期;

· 症状改善:针对放化疗/靶向治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骨髓抑制致白细胞/贫血/血小板减少),研发“扶正减毒”系列方剂,有效率超90%,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姑息支持:融合中医对症调理,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来源:古方破解现代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