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封号、罚款1330万元的柏公子,如今换了个名字,在外网重新开张——行李箱、钻石、豪宅、名牌全都搬上了屏幕,还把一只毛绒玩偶labubu打扮得比不少人都贵气。
被封号、罚款1330万元的柏公子,如今换了个名字,在外网重新开张——行李箱、钻石、豪宅、名牌全都搬上了屏幕,还把一只毛绒玩偶labubu打扮得比不少人都贵气。
去年5月21日的那个夜晚,柏公子的账号突然从各大社交平台消失,理由很直接:炫富、宣扬拜金主义。
这位曾经在镜头前用爱马仕、满墙的LV包和珠宝填满画面的男人,成了被点名的“负面示范”。
半年后,税务总局的通报紧随其后——2021至2023年,他通过近亲属账户收款、隐匿佣金收入,少缴各类税费共749万,被追缴和罚款总计1330万。
这一连串数字,让吃瓜群众看了直呼“豪气归豪气,胆子也真大”。
原以为,这会是他炫富生涯的句号,没想到12月,社交媒体的海另一端,出现了一个叫“zibowong”的新账号——简介里堂而皇之写着“柏公子”。
不但没打算隐身,反而直接把“Chinacelebrity&billionaire”挂在名字后面。
粉丝很快爬上3万+,内容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味道:铂金包、千万钻石项链、整墙旅行箱,摆放得像艺术展。
但这一次,他的风格变了。
过去的华丽土豪风有点收敛,取而代之的是外媒流行的“老钱风”和肯豆(KendallJenner)式街拍范儿。
浅色衬衫、剪裁干净的长裤,走在洛杉矶街头,倒真有几分比佛利二代的松弛感。
新疆伊犁的旅行照里,他丝巾包头、墨镜遮面,像极了去乡下度假的欧洲贵妇。
就连女装造型,也比过去更克制——在英国博物馆穿着紧身皮衣,化着精致妆容,让人忍不住去二次确认他的性别;在洛杉矶喝下午茶时,他身着珠光礼服,举手投足都是戏。
最让人咋舌的是他给labubu的“大手笔”。
在一段视频里,他翻出大黄钻、Graff戒指,以及标价百万美金的爱马仕手环,全都戴到那只毛绒玩偶的手上——小小一只手,挂满了闪光的石头。
那一刻,labubu仿佛变成了一位“隐形富豪”,而柏公子的家底,也被再一次无声暴露:无论经历了罚款、封号,钱还是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当然,这背后的“钱从哪儿来”,外界一直充满疑问。
他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也没有公开的正当职业,却能长期维持这种高烧不退的消费水平。
这种反常的“富裕”,正是监管部门盯上的重点。
而在舆论场上,柏公子的再次亮相,也和近期一批“翻车”网红的新闻连在了一起——南都5月27日的报道里,除了他,还有小杨哥、东北雨姐等,分别因假货、偷逃税等事件,被罚得不轻。
对比之下,“王红权星”也曾是一个奢侈堆满背景板的标志人物,自称“全身没有八位数不出门”,结果同样在封号名单里。
更早的“凉山孟阳”,打着“助农”的旗号卖非本地产品,被永封账号。
这一桩桩案例,像是在反复验证一个结论:靠炫富、造人设博关注的路,走到尽头是死胡同。
光明网的评论一针见血:把炫富当作唯一的成功标识,本质就是在推高社会焦虑。
新华网也指出,炫耀物欲、拜金,与主流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短视频里的繁华,不过是摄像头前的烟火。
镜头一关,虚火散去,剩下的是真实生活和后果。
只是,这些话说了很多年,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有新人踩进同一条河。
或许是因为,奢华和欲望,总能让人目光停留,哪怕只是几秒。
而那几秒注意力,在流量逻辑下,值钱到足以让人去冒险——甚至无视规则与风险。
柏公子的故事,也许还会继续。
他现在依旧在外网旅行打卡、变换造型,看似过得悠哉。
只是回看他过去一年,从封号到罚款,再到漂洋过海换个平台继续拍照炫耀,像是一场循环——只是背景从北京的别墅,换成了异国的阳台。
他也许觉得自己是在掌控节奏,但在另一个维度,这更像是被流量推着走。
生活远不止珠宝和包包能定义,一个人的价值,也不应被价格标签绑死。
可在那些拍得精致、摆得考究的短视频里,这样的声音往往被滤镜、灯光和音乐掩盖。
柏公子是否听得见?
或者,他根本不在乎。
毕竟,那些LV旅行箱,还静静排在别墅的楼梯口——一如既往地闪着光。
来源:蓝胖子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