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称,湖北宜昌西陵峡景区内蹦极绳子疑似断裂,游客掉进水里后被捞起。夷陵区文化和旅游局当晚通报,确有其事,受伤游客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无生命危险,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8月26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称,湖北宜昌西陵峡景区内蹦极绳子疑似断裂,游客掉进水里后被捞起。夷陵区文化和旅游局当晚通报,确有其事,受伤游客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无生命危险,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目击者称,事发蹦极项目 位于西陵峡的快乐谷景区,出事的是一名女性。女游客蹦下去后,第一次反弹上来,绳子没断,随后自然下落,第二次绳子断开。断开的位置在安全绑带和绳子的连接处,人撞到栏杆上摔到水里。
另一目击者描述,坠落高度超过40米,疑似“断开”的蹦极绳第二次反弹高度,大概在旁边的桥墩顶部平行处。
不过,一名附近的商户告诉记者,事发时,游客的扣子没扣好才掉了下去。记者联系辖区峡口派出所,工作人员称,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人没事,绳子没断,不想相信网上的一些东西,肯定是有夸张了的。”
事发后,西陵峡快乐谷景区通告,自8月26日起停业,进行设备全面检修与维护。
公开信息显示,宜昌西陵峡快乐谷旅游区成立于1998年,景区经营多个极限运动项目,比如三峡蹦极、悬崖跷跷板、悬崖飞轮、峡谷滑道等。另据了解,涉事蹦极跳台高度达61米,是目前全国较高的蹦极项目之一,成人票价为230元。
这起事故到底缘何发生,还有待当地调查。但不可否认,即便游客没有扣好安全扣,工作人员是否疏于检查?蹦极绳是否有安全隐患?景区都脱不开干系。
近年来,高空蹦极、高空索道、悬崖秋千等极限游乐项目颇受年轻人青睐。由于网红营销带来的打卡效应,一些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景区盲目跟风,甚至把这些项目 当成吸引游客的招数。
然而,随着市场热度逐渐升高,极限运动项目在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像这次发生事故的高空蹦极目前不属于特种设备,但蹦极被列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之一,受体育主管部门等方面监管。此外,像飞天魔毯等网红游乐设施还没有被纳入特种设备进行监管,也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近几年已经发生过多起事故。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目前已将悬崖秋千纳入特种设备中的大型游乐设施实施监管,在设计、制造与安装、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例如,悬崖秋千单个横梁吊挂的乘人装置,承载人数不应超过两人;应设置防止人员从高处跌落的安全栅栏;每天对提升装置和分离装置用钢丝绳或其他绳索及其连接部件进行检查并记录。
游乐行业人士表示,除了设备的设计制造缺陷等外,维护保养不到位、违规操作、乘客违规动作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暑期正值旅游旺季,然而多地接连发生溺水、桥索断裂等事故,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
今年8月6日,新疆伊犁州夏塔景区内一座承载游客的吊桥桥索突然断裂,桥面瞬间倾斜,造成5人死亡、24人受伤。值得注意的是,这座吊桥在2024年6月就曾因主绳损坏发生过断裂事故,当时景区承诺将加强日常检查、制定定期检修计划,但悲剧还是重演。去年暑期,广西德天瀑布景区的魔毯项目也发生事故:魔毯项目1号线二段在运行过程中,接近魔毯顶端出口位置的毯带钢扣铰接连接处突然断裂,毯带快速下滑,造成人员挤压、撞击,最终导致1名游客死亡,60名游客受伤。不少景区普遍配备的高空缆车、玻璃栈道,发生故障停运或是玻璃破裂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比起“全国最高”、“天险”等噱头,景区该如何脚踏实地做好项目设计规划和日常维护?具有高风险性的极限游乐项目标准界定和监管是否存在滞后?华东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文智表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此次涉事的高空蹦极项目,无论是自营还是外包,或者说特许经营给其他商家,景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强调,高风险性游乐项目在策划设计阶段就需要经过专门部门的严格审核,需要符合景区的规划要求,报批过审后才能启动投资建设。特别是在地势险要地带,需要把控规划关。例如,游乐设施危险性到底有多大,是否符合救援条件,需要严格评估建设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吴文智说,具体到此次高空蹦极坠落事件,究竟是绳子断裂还是连接处脱开,亦或是安全扣没有扣好,需要尽快调查清楚事故原因,明确责任,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此外,设备本身是否符合标准规范,日常安全监测和维护是否到位,一定要由制度和规章来保障,并严格遵循和落实相关具体措施。
来源:看看新闻K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