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基石”,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作为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关键力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对前沿计量技术与高端测试服务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导语:
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基石”,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作为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关键力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对前沿计量技术与高端测试服务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然而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尚未充分释放,在应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发展以及重大工程建设时,计量支撑能力略显不足。《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系统化提升行动方案》通过系统性的规划与任务部署,有望全面提升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能力与水平,优化行业生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梗概:
《行动方案》规划至 2030 年的发展蓝图,明确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要系统性整合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内部资源,构建外部协作发展机制,建设与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相匹配的工作机制。具体涵盖五个方面 16 项主要任务:
一是以系统观念指导机构创新发展,明确机构定位,树立系统化建设理念,开展试点与能力测评;
二是提升高端计量测试服务能力,涵盖协同攻关、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外部协作、推动成果转化、专项领域深耕以及仪器装备测试评价升级;
三是守好法制计量和民生计量底线,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以及确保强检项目建标覆盖率;
四是激活优质资源,优化资源布局,打造服务品牌;
五是优化发展生态,完善信息网络、构建知识共享机制以及争取政策支持。
政策亮点
1.系统性整合创新:强调从内部资源整合到外部协作构建,全方位树立系统化建设理念。鼓励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通过内部部门协同、资源共享,提升运行效率;同时,支持其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跨行业合作,组建计量技术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如在新能源汽车电池计量测试领域,机构与车企、高校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技术。
2.聚焦高端服务与成果转化:针对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计量需求,建立项目协同攻关机制,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并且注重成果转化,将成果转化效益纳入分配机制,极大激发机构和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落地应用,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3.法制与民生计量并重:不仅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机构运行,还着重强调守好法制计量底线,如开展计量软件防作弊研究,确保强检项目建标覆盖率,保障民生计量公平公正,维护消费者权益。
4.优化资源与生态建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优化资源布局,推动机构扩大服务覆盖面与专业细分度。同时,在信息流通、知识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发力,打造良好发展生态,如建立计量知识共享平台,促进知识传播与创新。
政策影响
对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影响: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实,将有效引导机构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全国计量资源科学合理配置;还将优化行业发展生态,吸引更多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入计量行业,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对实体企业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加速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方案推动全国计量资源科学合理配置,使企业能够在“家门口”即能完成测试,显著降低了企业负担。以往因为需要外送检校而耽误的研发时间,现在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研发上市周期。方案鼓励计量技术机构与企业合作,解决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制、试验、生产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遇到的“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问题。方案推动计量结果的国际互认,帮助企业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发展机遇:
1.高端计量测试服务市场机遇:随着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高端计量测试服务能力提升,在新兴产业、高端制造等领域,将催生对定制化、高精度计量测试服务的大量市场需求,相关企业可与机构合作,开拓新业务领域。据和讯网数据,2023 年中国检验检测市场规模超 4670 亿元,且过去 10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 12.81% 。在新兴产业、高端制造等领域,未来 5 - 10 年,国内定制化、高精度计量测试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数千亿元,全球市场规模或超万亿元。
2.计量仪器装备市场机遇:建设国家计量仪器装备测试评价实验室,开展仪器性能测试与可靠性评价,将推动高端仪器国产化进程,为国产计量仪器装备企业带来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机遇,促进产业迭代升级。
3.计量服务品牌打造机遇:鼓励机构打造服务品牌,开展公益服务活动,企业可借助机构品牌影响力,提升自身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的认可度与竞争力,如中小企业参与 “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 活动,提升产品质量与市场信誉。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