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们要看的这位患者,46岁男性,因肝脏占位性病变就诊。结合上腹部增强MRI及病理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肝细胞癌(小肝癌)。以下我将为大家从影像学特征、病理学表现及后续治疗策略三方面进行客观解读。
小肝癌又称为亚临床肝癌或早期肝癌,通常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厘米的原发性肝癌。
该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强调肝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相较于大肝癌,小肝癌在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通常更好。
今天我们要看的这位患者,46岁男性,因肝脏占位性病变就诊。结合上腹部增强MRI及病理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肝细胞癌(小肝癌)。以下我将为大家从影像学特征、病理学表现及后续治疗策略三方面进行客观解读。
一、影像学特征提示早期病变
MRI显示肝右后叶下段存在不规则结节状占位,动脉期显著强化,符合肝细胞癌典型“快进快出”的特点。
肿瘤直径约1.2-1.0cm,属于小肝癌范畴(单发结节直径≤3cm)。值得注意的是,肝脏整体信号不均匀,门静脉增宽、脾大提示长期肝硬化背景,双肾小囊肿为良性病变,无需特殊处理。
二、来看看病理报告部分
肝组织内两枚灰白色结节,癌细胞呈片状、梁索状排列,间质血窦丰富,符合中分化肝细胞癌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物中,AFP(+)、Hepatocyte(+)支持肝细胞来源肿瘤;CK7/19(-)可排除胆管细胞癌;TP53突变型提示基因组不稳定,Ki67指数约50%反映较高增殖活性。
由于肿瘤紧邻肝被膜但未侵犯,离断面无癌残留,近远端肝组织均未见微血管侵犯(MVI),显著降低了术后复发风险。同时,癌周存在G3S4级结节性肝硬化,需警惕肝病进展。
由于肿瘤小(≤3cm)、单发、无MVI及肝内转移的表现,符合根治性切除或射频消融指征。若肝功能储备良好(Child-Pugh A级),优先推荐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若存在手术禁忌,射频消融可作为等效替代方案。
术后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延缓肝硬化进展,并每3个月复查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及增强MRI。尽管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但需警惕肝硬化背景下新发肿瘤的可能。
本文旨在通过客观分析该患者的病理报告及病情,为类似处境的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些专业解读与参考。
如果你对自己的病情有疑问,可以提出,看到后回复!
来源:郭乃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