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若握手言和,中国真会陷入危局?三个维度拆解大国博弈密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1 02:03 2

摘要:俄罗斯历史上总想和欧洲搞好关系。三百多年前彼得大帝就派人去荷兰学造船,后来苏联解体后也试过加入北约。但欧美国家一直防着他们,觉得俄罗斯地盘太大不好控制。现在美国想拉俄罗斯对付中国,俄罗斯当然愿意接这个茬。

最近美国和俄罗斯的领导人在阿拉斯加见面了。网上有人说这对中国不利,特别是那些特别喜欢俄罗斯的人反应很大。我查了查新闻,发现这事其实没想象中严重。

俄罗斯历史上总想和欧洲搞好关系。三百多年前彼得大帝就派人去荷兰学造船,后来苏联解体后也试过加入北约。但欧美国家一直防着他们,觉得俄罗斯地盘太大不好控制。现在美国想拉俄罗斯对付中国,俄罗斯当然愿意接这个茬。

中国和俄罗斯做生意很多年。去年两国贸易额超过2400亿美元,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管道直接通到黑龙江。不过我们在印度和中亚的生意和俄罗斯也有竞争,两国从来不是绑死的盟友关系。

美国从2018年就和咱们打贸易战,到现在还没停。但去年中美贸易额还是接近7600亿美元,苹果手机大部分都在中国组装。专家说这两个国家根本分不开,就像两口子吵架但还得住一个屋里。

有人担心美俄联手对付中国。我看过资料,1959年中苏闹翻后,美苏都围堵过咱们。结果1972年尼克松自己跑来北京见毛主席。现在情况比那时候好多了,至少咱们有经济实力撑着。

上个月我去义乌见了个做外贸的朋友。他说现在往俄罗斯发的货比去年多了三成,主要是日用百货。莫斯科超市里的衣架、拖鞋基本都是浙江产的。这说明实际生意没受领导人见面影响。

有个在哈尔滨读书的同学说,他们学校最近多了两百多个俄罗斯留学生。食堂特意加了红菜汤和黑面包窗口,宿舍楼里经常能听见俄语聊天声。这些细节看着比新闻实在。

我看过一个数据,中国连续13年是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西伯利亚的木材、远东的海鲜主要都卖给中国。去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超过9000万吨,够全国用半个月。

美国那边的情况比较复杂。特朗普当总统时确实说过要联合俄罗斯,但国会那帮人不答应。这次拜登和普京见面,连乌克兰都没谈拢,更别说联手对付中国了。

记得前年去新疆旅游,在霍尔果斯口岸看到很多俄罗斯牌照的货车。司机说他们每周跑两趟,主要拉中国产的电子产品回去卖。海关的人说现在每天过境车辆比五年前多了四倍。

网上有人说要提防俄罗斯变卦。查了下历史书,从沙俄时代到现在,中俄之间签过的条约有二十多个。最近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21年刚续签,有效期到2030年。

有个在智库实习的师兄告诉我,现在中美俄就像打斗地主。美国是地主,中俄是农民。但农民之间也会互相防着,毕竟最后赢家只能有一个。不过这把牌还长着呢。

看新闻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超过3万亿元,比美俄加起来都多。RCEP生效后,东南亚国家从中国进口的机械设备涨了四成。这些实际数据比领导人握手重要。

上周老家县城的开发区新开了家俄罗斯食品超市。货架上摆着巧克力、蜂蜜和伏特加,价格比网上还便宜。老板说现在通关速度快了,进货周期缩短了十天。

我查了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前五个月中俄边境口岸的过货量同比增长17%。满洲里车站的调度员说现在每天要处理1200个集装箱,比春运还忙。

有个在莫斯科做生意的亲戚说,当地年轻人现在流行用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他店里卖的小米手机和海尔冰箱,一个月能走三百多单。物流公司现在有直达莫斯科的专线。

翻到去年外交部的发言记录,咱们官方从来没说过和俄罗斯是军事同盟。倒是强调过二十多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这说明国家层面看得很清楚。

昨天刷短视频看到,有个在非洲修铁路的工人直播工地实况。他说项目用的钢材三分之一从俄罗斯进口,但工程机械全是徐工和三一的牌子。这种合作模式挺实际的。

听说东北有些农场在和俄罗斯农业公司合作种大豆。用他们的地,我们的技术和设备,收成两家分成。去年试点效果不错,今年要扩大五万亩。

查了下能源局的报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去年输气量超190亿立方米。北京冬天取暖用的气有六分之一来自这条管道。这些基础设施不是随便能拆掉的。

我叔在造船厂工作,他们最近接了俄罗斯的破冰船订单。虽然核心部件还是进口欧洲的,但船体建造和组装都是国内完成。厂里为此新招了二百多个焊工。

看国际新闻要注意分辨。有些自媒体为流量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其实普通老百姓过日子,更关心物价涨没涨、工作稳不稳定。国际大事听听就好,别自己吓自己。

学校老师讲过,中国现在最大的优势是产业链完整。从螺丝钉到航天器都能自己造,这点连美国都比不上。只要保持这个状态,别人怎么折腾都伤不了根基。

昨天去银行换汇,看到电子屏上人民币对卢布的汇率是1:11.5。柜员说最近波动不大,比前两年稳定多了。在哈尔滨中央大街,能用支付宝换卢布的商店又多了十几家。

说到底,国际关系就像菜市场讲价。卖家想多赚,买家想便宜,最后成交价都是互相试探出来的。美俄也许可以握手,但本质上还是对手,中美俄三国博弈终归还是很长时间的主流。但就像二战后美苏英三国争霸,最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成为主旋律一样,当中国不断提升影响力,最终和美国并驾齐驱,那么未来必然属于中美而不是美俄,所以,早作打算才能有备无患。

来源:送你一朵小红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