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我县气温进一步下降,早晚温差大,人体抵抗力较差,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及部分胃肠道传染病进入流行高发季节。
12月,我县气温进一步下降,早晚温差大,人体抵抗力较差,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及部分胃肠道传染病进入流行高发季节。
根据我县近期与既往的传染病监测结果及其季节性特点,安溪疾控温馨提示:做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心脑血管病、百日咳等疾病的预防。
1. 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病原体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呼吸道黏膜炎症反应,导致局部或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类传染病。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肺炎、肺炎链球菌等呼吸道疾病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可能会面临着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或同时流行的风险。
流 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是流感和感冒高发的季节,流行性感冒主要是 通过打喷嚏、咳嗽过程中的飞沫进行传播。
常见表现为 突然发热、畏寒、头痛头晕伴随着全身乏力酸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均可发生暴发疫情,应重点做好防护。
副 流 感
人副流感病毒(HPIVs)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与流感病毒一样,副流感病毒传染性也挺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次由易感者接触了具有感染性的分泌物后感染,潜伏期约2-6日。
约有40%的HPIVs感染会引起 婴幼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Croup),以发热、犬吠样咳嗽、喉鸣和声嘶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多数人初次感染HPIVS后,主要引起呼吸系统临床表现包括 鼻炎、咽炎、喉炎、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通常伴有发热症状。
除呼吸道症状外,HPIVs感染还可引起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包括 鼻窦炎、中耳炎、心肌炎、心包炎、脑膜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并且由于感染后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我们一生中可能会反复感染它。
它能导致所有年龄段人群的肺部和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引起 5 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特别是对于 12 个月以下小婴儿,由于免疫力、呼吸系统发育并不健全,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风险更大。它是导致小婴儿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因;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全年均可发生,但通常在冬季达到高峰。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对普通的抗菌药物,如头孢类、青霉素类具有耐药性。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在秋冬季节较为常见,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环境中发生,感染高发者为学龄及学龄前儿童。
支原体肺炎的典型症状
1.咳嗽:咳嗽通常为初期症状,多数咳嗽比较重,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夜间较重;
2.咳痰:痰液通常为白色或浅黄色,量较少,但有时也可出现痰中带血的情况;
3.发热:中高度发热多见,热型不规则,严重者可表现为高烧不退。
此外,支原体肺炎还可能引起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关节疼痛等症状。
肺炎链球菌感染
肺炎球菌性疾病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包括鼻窦炎、中耳炎、非菌血症性肺炎等非侵袭性疾病和菌血症性肺炎、菌血症、脑膜炎等严重的侵袭性疾病。
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密切接触和定植菌自体感染是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生的主要途径。婴幼儿和中老年人(特别是65岁以上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差,极易被肺炎球菌“盯上”。慢性肝炎、慢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也是肺炎球菌“瞄准”的群体。
虽然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不同,但是它们的传播途径相似,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如何应对?
1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对于有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疾病,应尽早按照接种程序开展疫苗接种,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患的人群。
2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进入公共场所、接触物体表面、咳嗽或打喷嚏后,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腔,以防病原体侵入并及时认真洗手;定期对儿童玩具、衣被等进行消毒及暴晒。
3
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人员,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密闭的公共场所;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4
保持科学饮食和适当运动:注意气温变化,适时添加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保证充足睡眠和合理饮食,适当参加户外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5
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出疹等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不要带病上班或上课,尽量减少接触他人;若出现病情进行性加重,应及早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遵医嘱积极治疗。
2.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知识点
当前正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以粪-口传播为主,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也可传播,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粪便、呕吐物,或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也可感染。
目前尚无有效的抗诺如病毒药物,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它属于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全群普遍易感,儿童以呕吐多见,成人则腹泻居多,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环境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易引起暴发。
目前没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如何应对?
1
应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分开等避免交叉感染的健康生活习惯;食用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食用贝类等海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煮熟、煮透后再食用;要选用卫生合格的饮用水或者喝白开水。
2
需要强调的是, 做好患者呕吐物、排泄物以及污染环境物品的规范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环节,要使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引起疾病传播。处理完毕后要对清洁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个人安全和环境卫生。
3
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症状, 建议不要坚持上学或者上班,特别是食品从业人员;如果与病例有密切接触,要关注健康状况,出现异常症状后要做好病例的规范管理,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
3.水痘
知识点
水痘是冬季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 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都是水痘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容易在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疫情。
1
幼托机构应做好日常通风消毒,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如玩具、床单、被褥等。水痘的传染性极强,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对于发生水痘疫情的学校和班级,对其他易感学生及早应急接种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
2
水痘患者应避免外出,以免传染给其他人。应隔离至水痘疱疹全部干燥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一周。
3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衣物、餐具等个人物品,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4.心脑血管疾病
知识点
冬季是高血压、冠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些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冬季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夏季的两倍多。
如何应对?
1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暖,多喝温水。适度锻炼,寒冷季节应避免晨练,建议白天温度上升后出门锻炼,或者选择在家适度运动。均衡膳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坚果类等食品,减少动物油和糖类的摄入量。平和心态。情绪和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所以要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维持心境平和,不宜过于激动、生气或悲伤。
2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脏负担加重,易引起心脏缺血。酗酒不仅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会导致心率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
遵医嘱按时用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按时按量规范服药,每日早晚两次监测血压,一旦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头晕、气喘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5.百日咳
知识点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病程较长,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婴幼儿,在未免疫的家庭接触者中继发感染率高达90%。
如何应对?
1
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免疫规划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程序为3、4、5月龄各接种1剂次,18月龄加强接种1剂次。
2
托幼机构和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通风消毒等制度,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
3
百日咳流行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尽量远离剧烈咳嗽患者。出现鸡鸣样咳嗽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排查,外出或接触其他人时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要用纸巾遮掩口鼻。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