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天刷到房价又涨,夜里刷到老同学晒娃,心里咯噔一下:留在大城市,图啥?
“到底要不要回小县城?”这问题像根刺,扎在不少人的微信群里。
白天刷到房价又涨,夜里刷到老同学晒娃,心里咯噔一下:留在大城市,图啥?
先说钱。
大城市工资高,可房租吃掉一半,外卖再啃一口,月底银行卡比脸还干净。
小县城工资低,但一碗面八块,一百块能买一周菜。
账算得清,心里却打鼓:回去,会不会“废”了?
再聊节奏。
地铁早高峰像罐头,人贴人,耳机里播的是“逃离北上广”。
小县城八点才醒,路边豆浆刚出锅,老板记得你少糖。
慢是慢,可慢得踏实。
有人爱这种踏实,有人嫌它闷,像永远放不完的寒假。
疫情后,风向变了。
几个原本死磕北上广的朋友,悄悄把简历投回老家。
理由出奇一致:想喘口气。
不是认输,是发现“成功”不止一种写法。
有人在大厂卷到秃头,有人在小县城开咖啡馆,门口种一排多肉,活得也挺像样。
说到底,选哪边,像挑鞋。
高跟鞋好看,跑不动;运动鞋舒服,拍不了红毯。
关键是,别为了别人的眼光,挤进不合脚的码。
想拼的,留下;想躺的,回去。
最怕卡在中间,城市嫌你穷,县城怕你怨。
最后一句话:在哪儿不重要,别把日子过成别人眼里的截图。
来源:雪中悠然赏梅花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