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中国足协一则新规的出台,让原本就不平静的中国足球圈再起波澜 ——8 月 25 日,足协发布《中国足球协会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季管理办法》,明确计划将各省举办的足球赛事尽数纳入自身管辖范围,而这背后,藏着足协在官方足球体系陷入困境后的 “突围” 焦虑,只
近期,中国足协一则新规的出台,让原本就不平静的中国足球圈再起波澜 ——8 月 25 日,足协发布《中国足球协会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季管理办法》,明确计划将各省举办的足球赛事尽数纳入自身管辖范围,而这背后,藏着足协在官方足球体系陷入困境后的 “突围” 焦虑,只是这份焦虑,似乎用错了方向。
如今的官方足球版图,早已没了往日的热闹。国足一次次让球迷失望,渐渐被曾经呐喊助威的观众 “抛弃”;中超联赛更显冷清,看台上的空位越来越多,曾经争相合作的赞助商纷纷选择 “跑路”,就连央视这样的主流平台,也干脆拒绝转播国足比赛。曾经承载着中国足球 “冲出亚洲” 梦想的官方赛事体系,如今像一艘漏水的船,摇摇欲坠,足协这个本应引领行业的机构,眼看就要沦为 “形同虚设” 的尴尬存在。
可就在官方联赛陷入低谷时,地方足球赛事却意外透出了活力。以苏超联赛为例,它凭借贴近群众、氛围热烈的特点收获了不少关注,更关键的是,苏超从一开始就被定性为文旅项目,和足协没有半点行政关联;即将开赛的粤超联赛更是直接划下 “红线”—— 禁止中超球员参赛。各省之所以如此 “警惕”,其实是吃过 “教训” 的:谁都怕自家辛苦办起来的联赛,被足协过往的低效管理、混乱运营 “带歪”,最终重蹈中超的覆辙。
眼看自己的 “地盘” 被地方赛事挤压得快 “没饭吃”,足协没有沉下心反思问题根源,反而将目光投向了火爆的苏超,想出了 “收编” 这步棋。这举动,说难听点就是 “没饭硬吃”—— 地方联赛的活力,本是中国足球在困境中探索出的另一种可能,是群众用脚投票选出的 “心头好”,若强行将其纳入官方管辖,万一用管理中超的老思路去约束,岂不是把好不容易冒头的火苗又给浇灭了?
中国足球的问题,从来不是 “管得太少”,而是 “做得太差”。球迷想要的不是足协对所有赛事的 “掌控欲”,而是能看到国足踢出拼劲、联赛办得干净;地方联赛想要的也不是对抗,而是一个能让足球回归纯粹的空间。与其急着抢地方的 “饭碗”,足协不如先低下头听听球迷的声音,好好整治官方联赛的乱象,用实实在在的改变赢回信任。毕竟,真正能让中国足球站起来的,从来不是一纸 “收编令”,而是脚踏实地的进步,是让足球重新成为大家愿意热爱、愿意参与的运动。
来源:赵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