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毋庸置疑,勒·柯布西耶(以下多简称“柯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甚至把“之一”去掉,想必许多人也不会有意见。就像卡夫卡重新定义了现代小说,T.S.艾略特重新定义了现代诗歌,勒·柯布西耶重新定义了现代建筑。同为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深受
毋庸置疑,勒·柯布西耶(以下多简称“柯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甚至把“之一”去掉,想必许多人也不会有意见。就像卡夫卡重新定义了现代小说,T.S.艾略特重新定义了现代诗歌,勒·柯布西耶重新定义了现代建筑。同为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深受柯布“功能至上”理念的影响,发展出“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将柯布视为一生的偶像,不但被其超前的建筑理念深深影响,甚至终生佩戴其同款圆形黑框眼镜;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同样是柯布的死忠粉,他早年在地摊上偶然读到柯布的建筑论著,顿时如同被电击一般,后远赴巴黎渴望见到柯布本人,令他终生遗憾的是柯布已于一个月前仙逝。据说,他后来养了一条小狗,名叫“柯布西耶”。事实上,建筑师只是才华横溢的柯布的众多身份之一。他还是一位卓越的城市规划师,一位每天坚持作画的画家,一位品位不凡的家具设计师,一位不拘一格的雕塑家,一位将直角哲学融入自然的诗人,一位有着高度理论自觉的作家。当然,以上这些依然不足以概括这位现代主义的代言人。从更加宽广的视角来看,柯布还是一位东方文化的痴迷者,一位让人又爱又恨的控制狂,一位让爱因斯坦欣赏的理论家,一位与母亲无话不谈的儿子,一位将马丁岬视为毕生最爱的隐士,一位风流成性的情场浪子……或许,建筑只是他实践自己艺术理念的某种载体,正如他在其他层次的孜孜探索,而柯布也多次声称“我是一位艺术家,而不只是一名建筑师。”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柯布就是现代版的达·芬奇。
就此,柯布开始自如驾驭这两种看似矛盾甚至分裂的人格。是的,这位天才建筑师也是自我设计和宣传的大师,在自我提升、公共宣传和思想传播方面,他无师自通,见识过人,并敏锐地洞察到一个广告、传媒和影像的新时代将全面到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柯布提出的“新建筑五点”——亦即现代建筑五原则,从自由平面到开放空间,就是一次绝妙的表演,他将拗口的建筑学概念转化为汽车保险杠标语一般简洁而有力的广告语。不止于此,柯布对人造环境的探索可谓包罗万象,从不局限在建筑范畴内,还涵盖了交通、经济、政治、家庭功能、公共卫生、社会住房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广阔领域,并创立了一系列概念和标准。在创造概念方面,柯布的才华几乎是无人能及的。这种对个人公众形象的刻意经营,让柯布在设计领域的全部成就都按照他事先预定的形式被人们所了解。就像一位总统候选人要早早考虑自己的图书馆里该放些什么书,柯布也早就开始琢磨如何将自己的作品、草图、信件、方案找一个特定的地方妥善保管。1949年,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在浪迹的-高利大街24号(以及塞夫尔大街35号的地下室里),我留有大量档案,包括各种东西:绘画、书稿、笔记、游记、影集,等等。我不希望它们某天被流氓劫掠一空,或者部分被毁,那将使之大为逊色,因为它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完整性。”就这样,在生命的最后15年中,柯布不断构思并完善以自己名字冠名的基金会,所有细节面面俱到。对此,73岁高龄的柯布在1960年1月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声明,为防止不幸与意外的发生,我将全部所有托付于一个管理机构——勒·柯布西耶基金会,……它将成为一个精神性的机构,意即,一个人毕生事业的保持和延续。一生中,柯布曾无数次地重返他心中唯一的温柔乡——马丁岬,那个道路尽头昏昏入睡的小城,人在那里,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一顿简单的午餐和一场甜美的好梦。对于柯布来说,没有比这里更好的终老之地了。在晚年的信件中,柯布经常谈起人终究会死去这件事。他说,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是积极的,那么死亡对他而言就是一件美妙的事。就像他在一生中与无数人产生龃龉乃至争吵一样(甚至尼赫鲁最后也对他忍无可忍而退避三舍),晚年的柯布对他的私人医生雅克·安德梅耶同样不以为然。当这位医生检查出柯布的心律严重失常后,力劝他不要去马丁岬,尤其不要下海游泳。然而,柯布依然我行我素,只是将游泳的量减少到每天中午一次而已。因此,当1965年8月27日柯布在马丁岬游泳时因心脏骤停而溺水身亡,与其说这是各大新闻媒体所谓的一次意外,不如说这是柯布为自己不可避免的死亡而精心设计的终局。无论是职业生涯还是个人生活,柯布都不允许一丝失控的情形出现。他曾不经意地跟朋友谈到,等他年事已高,不希望最终变成一个废物。而在另一次谈话中,柯布满怀憧憬地对工作室的另一位核心成员杰基·索尔丹(后来成为哈佛大学设计系教授)说道:“在大海中游泳,迎着太阳死去,是多么美好的事。” 来源:文化新势力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