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鄂尔多斯草原村排业余排球大奖赛,这场始于田间地头的全民盛宴,正以惊人的能量打破着人们的固有想象。赛事启动时,不少人对这场非专业赛事的吸引力打了问号,觉得不过是农牧民们自娱自乐的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然而,现实给出了最热烈的回应:赛场边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周边
在鄂尔多斯,这个秋天很“热”,不仅因为“秋老虎”的余威,更因为一场名为草原村排的“运动潮”。
鄂尔多斯草原村排业余排球大奖赛,这场始于田间地头的全民盛宴,正以惊人的能量打破着人们的固有想象。赛事启动时,不少人对这场非专业赛事的吸引力打了问号,觉得不过是农牧民们自娱自乐的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然而,现实给出了最热烈的回应:赛场边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周边地区的观众自驾数小时赶来,带着折叠椅占据最佳观赛位;连不懂排球规则的老人孩子,也跟着加油声挥舞手臂……观赛人数的持续攀升,印证着这场草根赛事早已突破圈层,引发全民热议。
没有专业队员的精准扣杀,没有职业教练的战术部署,草原村排却用最质朴的热爱点燃了全民热情。赛场上,农牧民球员们用晒得黝黑的手臂奋力托举,沾满泥土的球鞋在场地里画出笨拙却坚定的轨迹;赛场下,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输掉比赛的队伍会被对手拉着喝奶茶,赢球的村子会邀请邻村共享手把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再是口号,而是赛场内外流淌的真实温度,让这场乡村体育盛会既接地气又聚人心。
鄂尔多斯的体育热情为何能“一触即发”?答案藏在8901个体育场地的数字里,藏在人均3.33平方米的运动空间中,藏在沙漠边缘建起的沙滩排球区里、社区广场上自发组织的健身队伍中……完善的设施打底,浓厚的氛围加持,体育早已超越锻炼的单一意义,成为连接个体与乡村、城市与自然的精神纽带。
从赛场上的隔网对抗到赛后的篝火联欢,从排球技艺的切磋到农牧产品的展销……草原村排的意义早已超越竞技本身。它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无论职业高低、年龄大小,都能在赛场找到归属感;是以球联谊的智慧,让邻里情谊在欢呼声中升温,让城乡资源借赛事平台流动;更是探索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体育与农牧、旅游在此碰撞出火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孙永芳)
来源:空穆郡下飞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