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上海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一个事儿做了二审判决,什么事儿就是有个乘客没按地铁“先下后上”的规矩来,结果闹了纠纷,2023年11月14号,丁大爷在西藏南路站等车,没在规定上车的地儿站着,跑到下车的地儿等着,火车来了大家抢着上车,丁大爷和下车的袁女士撞上摔倒了,
前几天上海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一个事儿做了二审判决,什么事儿就是有个乘客没按地铁“先下后上”的规矩来,结果闹了纠纷,2023年11月14号,丁大爷在西藏南路站等车,没在规定上车的地儿站着,跑到下车的地儿等着,火车来了大家抢着上车,丁大爷和下车的袁女士撞上摔倒了,丁大爷伤得还挺重,到了十级伤残,法院最后说俩人都有错,丁大爷站错地儿,造成人对着冲,袁女士下车的时候没好好看看,丁大爷担七成责任,袁女士担三成,地铁运营那边已经做到保障安全的事儿了,不用负责。
这个事儿让大家开始关注地铁乘车的规矩,记者去看了看,发现虽然上海地铁一直喊着要“先下后上”,这是文明的做法,可实际情况还是有问题,早上人多的时候,有些人为了赶车,直接站在下车的地方,还拿行李把路堵上;火车一到,大家又上又下,人挤人对着冲,容易起冲突,今年2月记者在人民广场站、徐家汇站这些地儿看,发现大家都知道这个规矩,可做到的人不多,特别是人多的时候,有人觉得“快上快下”能快点儿。
法院判决的时候说,守规矩才能保证安全,民法典里侵权责任那块儿也说了,要是因为自己有错造成别人受伤,就得担责任,地铁运营那边说,以后还会通过贴标识、广播什么的,让大家文明坐车,还希望大家互相尊重,一起维持秩序,有专家说安全和效率能一块儿有,只要要下车的人提前准备好,等车的人耐心等等,就能有个有秩序的环境。
“先下后上”不光是有礼貌,更是为了保障生命安全,只有每个人都自觉守规矩,这个规矩才能真的保护大家出门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为基于所涉事件及网友观点的客观呈现与个人看法分享,不构成对任何外卖商家、平台的绝对评价或商业建议。外卖食品安全问题需以监管部门调查及权威信息为准,读者应理性看待,自行判断相关消费行为,本文不对因依据内容做出的决策承担责任。
来源:黔读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