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聘老师提供的实习工作,竟然是为诈骗分子提供通讯帮助。记者26日从上海警方获悉,近日,上海警方打掉一个为境外电信网络诈骗集团提供电话拨打帮助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等15人,查证通过该团伙造成的电信诈骗金额高达100余万元。
羊城晚报•羊城派
外聘老师提供的实习工作,竟然是为诈骗分子提供通讯帮助。记者26日从上海警方获悉,近日,上海警方打掉一个为境外电信网络诈骗集团提供电话拨打帮助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等15人,查证通过该团伙造成的电信诈骗金额高达100余万元。
2025年5月下旬,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在侦办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时发现,被害人接到的诈骗电话竟实名注册在本市一名职业学校在读学生徐某名下,而该手机号在案发前后时段内向全国各地拨打了数十通电话,短则几秒长则数十分钟。这异常的拨打频率结合案情,警方怀疑徐某涉嫌参与了“手机口”引流的电信诈骗,随即成立专案组开展深入调查。
警方表示,所谓“手机口”引流,就是使用一部手机通过网络聊天软件与境外电信诈骗团伙连线并打开免提,然后再使用另一部新注册号码的手机拨打被害人的电话,同时也打开免提,让境外电诈团伙和被害人隔空通话。
专案组深入调查发现,徐某就读于本市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今年刚满18岁。近期,其名下连续注册激活了多个手机号码,其中数个号码还因涉诈被封号,又通过提交和签署相关承诺书迅速恢复了使用。案发当天,徐某在男子王某和女子周某的带领下,和同学饶某等人一起被带到学校附近的一家酒店某房间里。而将其带入酒店的男子王某,正是徐某就读学校的外聘老师。徐某所激活的电话卡,也均是王某名下一家传媒公司所采购的。
民警判断,这是一个以王某为首的电信诈骗黑灰产犯罪团伙,他利用学校外聘老师身份,诱导学生注册激活电话卡,再让他们以“手机口”引流的形式帮助境外犯罪团伙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专案组随即展开抓捕行动,于6月初将王某、周某以及徐某等15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到案后,犯罪嫌疑人徐某交代,一开始王某以校外实习的名义诱骗他们到酒店,声称激活电话卡后只要负责打电话,轻轻松松就能每小时赚100元。然而当电话拨通后,她听到“抖音客服”“百万保障”这类词语,立即明白这是电信网络诈骗。此时,王某一方面以校外实习成绩相威胁,另一方面又以每小时100元的好处费加以利诱,最终迫使徐某等人成为了他的棋子。
据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其通过网络聊天软件与境外诈骗团伙联络,按照1000元每小时收取劳务费,截至案发,已获利2万余元。警方表示,王某名下的传媒公司也只是个空壳公司,开设的目的就是以公司名义采购电话卡,同时也能以传媒公司老板的名头成为学校外聘老师。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其余1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虹口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发送短信卷入骗局!这类兼职要留心
“发1条短信,给1元!熟练后日结150元,当天到账。”今年暑假,北京中学生郝雨(化名)收到一条“线上客服助理”的招募信息,他本以为只是简单发几条短信,没想到竟成了诈骗分子的“传声筒”。
“你的物件已经到一个半小时了,打你电话一直不通。回电话……”在高薪诱惑下,郝雨按对方视频教程操作,使用自己和父母的手机,向指定号码群发上述短信。后来,他越想越不安,意识到可能卷入骗局,随即停止发送。
今年8月,记者从北京市反诈中心获悉,近期中心发现多起未成年人被诱骗发送电诈引流短信的事件,最小11岁,最大17岁。北京警方提示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关方予以高度警惕。
据北京市公安局反诈民警介绍,骗子通常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兼职信息,或瞄准各类兼职群物色目标,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诱骗学生群发诈骗短信。这些短信多以“快递到件”“订单异常”等为由,引导收件人回拨诈骗电话,进而实施精准诈骗。
反诈民警提示,学生参与这类“兼职”骗局,轻则可能导致个人电话卡被限制或停用,情节严重的涉嫌违法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个人电话卡、银行账号实行实名制管理,滥用这些工具协助诈骗,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