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脑梗的原因:吸烟仅排第4,排第1的,很多老人都经常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1:44 2

摘要:窗外的梧桐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某种不被人察觉的警告。脑梗塞,这个听起来似乎有些遥远的词,其实早已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里。它不像胃痛那样吵闹,也不像咳嗽那样明显,却偏偏能在一瞬间让人从从容的生活跌进深渊。

窗外的梧桐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某种不被人察觉的警告。脑梗塞,这个听起来似乎有些遥远的词,其实早已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里。它不像胃痛那样吵闹,也不像咳嗽那样明显,却偏偏能在一瞬间让人从从容的生活跌进深渊。

脑梗,全名叫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被堵塞后,导致部分脑组织因为缺氧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它的发作往往突然,后果却可能长达数年甚至终身。

脑梗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缠上人的?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抽烟喝酒熬夜”,但事实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有一样东西,很多老人几乎天天做,却悄悄把脑梗的风险推向深渊的边缘。

吸烟虽毒,但不是最毒的那一个。真正排在第一位的,往往被人忽视得彻底。

在中国,脑梗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卒中报告》显示,每年我国新增脑梗病例超过300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高达70%以上。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也让无数家庭陷入照护困境。

那“第一元凶”究竟是什么?

答案令人意外——久坐不动

坐着看电视、坐着打麻将、坐着刷手机、坐着发呆……这些看似平常的小动作,却可能在无声中编织着致命的网络。尤其是一些老年人,退休后生活节奏慢了下来,活动频率也大幅下降。一坐就是半天,甚至连喝水、如厕都要等“坐够了”再起身。

久坐的危害远比想象严重。美国心脏协会曾在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活跃人群高出约50%。

而北京协和医学院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的研究也发现,中国城市老年人中,平均每天静坐时间高达8.2小时以上。

为什么坐着会引发脑梗?

从医学角度来看,长时间保持坐姿会让下肢血液循环变慢,血液容易滞留,增加血液黏稠度,久而久之形成血栓。

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有可能随着血流进入大脑动脉,堵塞血管,诱发脑梗。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群,血管壁已经变得脆弱,一旦血流中出现血栓,极易“卡壳”。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就能避开脑梗。其实不然。吸烟确实排在脑梗的诱因前列,但也只能排到第4位。在久坐之后,还有两个更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

其一是睡眠障碍睡得晚、睡不着、睡得浅,这些问题看似小事,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或失眠者,脑部供血不足的风险明显上升。睡眠时,大脑才得以“清洁”,将代谢废物排出。如果长期睡不好,脑部代谢紊乱,会加剧动脉硬化,形成斑块,最终引发梗阻。

其二,是情绪波动过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医学科的专家指出,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血压瞬间飙升,血管收缩,极易诱发脑梗。

尤其是老年人,面对家庭琐事、生病压力、孤独焦虑,容易陷入情绪的泥淖,身体也随之“遭殃”。

吸烟,虽不是第一,却不能忽视。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直接损害血管内壁,使血管硬化加速,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之烟草还会抑制“好胆固醇”的生成,使“坏胆固醇”积聚于血管壁,形成斑块。这些斑块,正是脑梗的“前哨站”。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习惯——饮食过咸。中国人的口味偏重已是老生常谈,尤其是北方地区,面食和腌菜频繁出现在餐桌上。

高钠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导致脑血管负担加重。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23年发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每日钠摄入量为9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标准。

那该怎么办?

第一步,从“动”起来开始。每坐1小时,就站起来走动5分钟。可以在厨房转一圈,阳台伸伸腿,哪怕只是喝一口水,也比久坐强。对于关节不便的老人,可以选择坐着做腿部抬举运动,每次10组,活动小腿肌肉,促进血液回流。

第二步,调整作息。老年人大多早睡早起,保持7小时左右的高质量睡眠较为理想。可以在睡前听听舒缓的音乐,避免睡前使用手机或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

第三步,情绪管理。学会“耳旁风”的艺术,别把什么事都往心里搁。可以尝试写日记、画画、种花等舒缓方式,转移注意力,释放情绪。情绪一通,血脉才顺。

第四步,饮食减盐,增加膳食纤维。南方可多吃绿叶蔬菜、菌菇;北方则可尝试全谷杂粮替代精制面粉。用柠檬、香草代替盐提味,不仅健康,还能提升食物风味。

第五步,定期体检,关注“三高”指标。尤其是血压、血脂、血糖,三者中任一不稳,都是埋伏在血管中的“地雷”。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京都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日常喝水不足也可能诱发脑梗。水是血液的“溶剂”,饮水不足容易使血液变黏,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分散在白天多个时间段,避免猛灌。

脑梗并非一夜之间形成,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是无数次“无所谓”的选择叠加而成的代价。

法国有句谚语说得好:“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对疾病的无知。”预防脑梗,靠的不仅是医生,更靠的是人人心中那一盏自省的灯。

别再让“坐着坐着就瘫了”的悲剧一次次重演。

愿每一位读到这篇文章的人,从明天起:多走一步,多笑一次,多喝一口水,多一点关心自己的血管。血管是身体的“生命通道”,一旦堵了,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如果你身边有亲友年纪已高,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看;如果你自己也常久坐、常熬夜、常生气,那请从此刻起,给自己的大脑留一条退路。

你愿意为自己“动”起来吗?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一起传播健康知识,守护万千家庭的幸福与安宁。

参考文献:

[1]中国卒中学会.2024年中国卒中报告[R].中国卒中学会,2024.

[2]王立祥,李文志.中国城市老年人静坐行为与卒中发病率相关性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4):452-457.

[3]美国心脏协会.久坐行为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J].美国心脏杂志,2021,182(9):1231-1245.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张Sir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