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罗马”!中国汽车出口长龙震撼全球,不出海就出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1:39 2

摘要:“不出海,就出局。”这句曾被视为激进的口号,如今成了中国汽车品牌的生存铁律。2025 年上半年,中国整车出口 348 万辆,同比增长 18%,其中新能源占比 41%。数字背后,是一条从“北京到罗马”的钢铁长龙——首尾相连,足足 1.8 万公里。

“不出海,就出局。”这句曾被视为激进的口号,如今成了中国汽车品牌的生存铁律。2025 年上半年,中国整车出口 348 万辆,同比增长 18%,其中新能源占比 41%。数字背后,是一条从“北京到罗马”的钢铁长龙——首尾相连,足足 1.8 万公里。

过去,出海是锦上添花;现在,它是生死线。

一、奇瑞:用“农村包围城市”杀回世界
在国内早已淡出视野的奇瑞,却在海外继续狂奔。2024 年出口 114 万辆,占全国 1/5,原因无他——20 年 KD(散件组装)经验。
• 2001 年,第一辆奇瑞整车漂洋过海;2024 年,奇瑞在巴西销量 6 万辆,市占率 3.1%。
• 俄乌战争后,欧美日集体撤离,奇瑞带着 Exeed、Omoda 迅速接盘,2023 年俄罗斯销量 20 万辆,同比翻两番。
• KD 工厂像棋子一样撒在全球:埃及、马来西亚、巴西、俄罗斯……先避关税,再降运费,最后用价格撕开市场。

二、长安:中东沙漠里的五星红旗
长安的路线是“中东—非洲”。沙特 100 余家网点,利雅得全球最大旗舰门店落地;2024 年,长安在沙特排名第 8,中国品牌第 1。
9 月,深蓝汽车牵手阿联酋 ALTAYER MOTORS,把“新能源+本土化经销”一起打包。沙漠里跑的不只是骆驼,还有贴着长安 Logo 的纯电 SUV。

三、蔚来、小鹏:在北欧“烧钱”搞基建
北欧人环保意识强、钱包鼓,却怕冬天没电。于是新势力干脆把“换电站”修到北极圈边上。
• 蔚来挪威奥斯陆 NIO House,抹茶拿铁比 ES8 更出圈;
• 小鹏丹麦 8 家、挪威 16 家、瑞典 12 家……门店一路北上;
• 29 座充电站横贯挪威—瑞典—丹麦,只为解决北欧人“续航焦虑”。

四、吉利极星:站在沃尔沃肩膀上的“瑞典第三”
2010 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极星天生自带“北欧血统”。斯德哥尔摩 NK 商场旁的黄金铺面,让它成为国产品牌最显眼的展厅;21 家门店深入北极圈,销量稳居瑞典第三,仅次于大众、沃尔沃。

五、比亚迪:全球建厂狂飙后的暗礁
2021 年才全面出海,2024 年海外销量 41.7 万辆,10 倍跃升。
• 巴西巴伊亚州 71 亿元综合体竣工,首台车下线;
• 泰国、乌兹别克、土耳其、匈牙利、印尼、墨西哥……产能规划 15 万辆起步;
• 但巴西“中国劳工事件”、墨西哥“地缘政治刹车”、匈牙利“欧盟审查”,让狂奔的比亚迪第一次体会到“本地化深水区”的寒意。

六、生死竞速:KD—合资—全产业链本地化
KD 模式解决了关税和物流,却挡不住汇率、政策、劳工的多重风险。
长城拉着宁德时代等 12 家供应商“组团”落地巴西,2026 年零部件本地化率 60%。
比亚迪把电池、电机、电控一起搬去匈牙利,只为贴着欧盟原产地规则。
从“卖产品”到“建工厂”再到“造生态”,每一步都在倒逼中国品牌学习“如何做一家当地公司”。

结语
当“北京—罗马”的钢铁长龙继续延伸,中国汽车品牌已没有回头路:
• 国内价格战打到骨折,增量只能去海外找;
• 新能源窗口期不会永远敞开,欧美日韩的反扑已在倒计时;
• 贸易壁垒、地缘冲突、文化差异、劳工权益……每一道坎都可能成为终点线。

出海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决定生死的终局之战。谁能先完成本地化、品牌化和生态化“三级跳”,谁就能在下一轮洗牌中活下来。

——世界那么大,不去占领,就被消灭。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