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丨孙明君《庄子思想及其影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11:22 2

摘要:在本科阶段,我只是在“中国文学史”上看到过《逍遥游》,虽然感觉很喜欢庄子思想,但并没有进行过深入钻研。到了硕士生阶段,才开始细读了《庄子》中的部分原文。1990年夏天,我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以《庄子天人思想体认》为题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同年秋天,进入博士研究生阶

《庄子思想及其影响》

孙明君著

中华书局2025年7月出版

在本科阶段,我只是在“中国文学史”上看到过《逍遥游》,虽然感觉很喜欢庄子思想,但并没有进行过深入钻研。到了硕士生阶段,才开始细读了《庄子》中的部分原文。1990年夏天,我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以《庄子天人思想体认》为题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同年秋天,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转入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领域。此后,不论是在北京大学的二年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还是在清华大学的二十多年教学生涯中,一直没有离开过魏晋南北朝文学。直到55岁前后,因一次偶然的机缘,开始为清华大学本科生讲授“老庄研读”课程,我的关注点和研究兴趣又回到了《庄子》研究。近七八年来,承蒙华东师范大学方勇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曹峰教授不弃,他们或邀请我或推荐我参加了一些与老庄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我也借此机会结识了一些老庄研究界的专家,改变了独学无友的状况,获益良多。一般来说,对思想家的研究属于哲学专业,对文学家的研究属于文学专业。但庄子既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是一位天才的诗人哲学家,文史哲三个系都在研究他。虽然我没有受过哲学方面的学术训练,特别是没有受过西方哲学的学术训练,再加上庄子思想深奥精微,意在言外,我对庄子的研究无异于盲人摸象。但是,庄子是我一生中敬仰的古代思想家,《庄子》是我最崇奉的传统文化经典,在自己生命的晚年,我愿意以一个庄学爱好者的身份,力所能及地为庄子研究做一点普及性的工作。抱着这样的念头,我把自己看作一个庄学研究界的老年新手,义无返顾地走上了老庄研究之路。这本《庄子思想及其影响》,就是自己近些年来在读庄札记和教学笔记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一份总结报告。

该书的主体由两个部分构成,上篇讨论庄子思想,涉及庄子的齐物思想研究、庄子的全德思想研究、庄子的畸人人格、庄子“不得已”思想、《秋水》中的天人之思、《渔父》中的法天贵真说、《至乐》篇髑髅寓言之意旨以及《庄子》中出现的老子、孔子、庄子和惠子形象、《庄子》中的大树等问题;下篇讨论庄子对古代作家的影响,涉及到曹植的《髑髅说》《洛神赋》、竹林名士中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对庄子思想的吸纳与构建、陶渊明《形影神》的思想渊源、李白与庄子、李商隐与庄子和苏轼与庄子等问题。附录一篇,对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发题》予以释读。

2020年,我有幸申请到了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庄子思想与中古文学研究(批准号:20GZGX11)。此项目由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共同资助。感谢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贵阳孔学堂对该项目的支持!该书出版之际,得到了清华大学日新书院的再度资助!拙著《品鉴》(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出版时已经得到过一次日新书院的出版资助,这一次有幸第二度获得了日新书院的出版资助。书稿中的部分文章,作为单篇论文,曾经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界》《人文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感谢各位编辑朋友的扶持!感谢中华书局刘方女士,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关注到从系统性到细节性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感谢博士生张弛、马珏丹、陈慧、张敏凡等同学,她们近年来先后承担过“老庄研读”课程的助教,不仅协助我完成了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且在课外帮我校对了多篇论文和这部书稿。

《庄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年逾花甲之后,对时光的流逝尤感惊心动魄。今天我虽勉力完成了这本庄子思想及其影响的研究报告,远远未达到自己当初的预定目标。庄子思想博大精深,惜乎因本人学殖瘠茫,本书错谬之处必多。野人献曝,期待大雅君子有以教我。

孙明君

乙巳年岁始于清华园坐忘斋

作者简介

孙明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5年)。讲授的课程“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与赏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2009年)。著作《两晋士族文学研究》《南北朝贵族文学研究》分别获北京市第十二届、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出版有《中国古典诗歌品鉴》《老庄读本》等教材,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研究领域为老庄思想、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书主要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庄子思想研究,主要探讨了《庄子》的齐物思想、全德境界、畸人人格、“不得已”思想等,解析了《秋水》中的天人之思、《渔父》中的“法天贵真”说及《至乐》篇髑髅寓言之意旨等,探究了《庄子》中的老子、孔子、庄子、惠子和大树等形象;下篇为庄子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研究,主要从文学的角度,讨论了曹植、竹林名士、陶渊明、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等文士对庄子思想的接受。

转载自公众号“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

特别鸣谢

敦和基金会

来源:章黄国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