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今年暑假,学校各个科技小院的师生活跃在田间地头、养殖棚舍和农家院落,将课堂所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用科技力量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广袤乡村土地书写别样青春篇章。脚上沾满泥土,心中充满真情,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内涵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今年暑假,学校各个科技小院的师生活跃在田间地头、养殖棚舍和农家院落,将课堂所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用科技力量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广袤乡村土地书写别样青春篇章。脚上沾满泥土,心中充满真情,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内涵,不仅是科技的传播者、产业的赋能者,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他们的汗水,汇入夏日沃土;他们的智慧,点亮乡村未来。
扎根齐鲁大地,精准推广科技成果
山东寿光设施蔬菜科技小院派出3名导师和3名研究生,分赴山东寿光、内蒙古奈曼旗等多地开展科技服务。资源与环境学院梁斌教授带领团队聚焦无土栽培模式优化与智能设施蔬菜生产等关键任务,建立“问题从生产中来,成果到田间去”快速响应服务机制,构建水肥作物生长模型,形成减氮降磷优化技术方案。示范试验田实现了水肥成本降低约20%,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师生团队还举办了“设施蔬菜提质增效绿色生产”专题培训交流会,面向种植户推广先进技术模式。
山东黄三角农高区饲用芒草科技小院派出2名导师、2名研究生在东营市广饶县开展芒草青贮运送制作、芒草种植推广和种植培训工作。资源与环境学院周功克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品系鲁芒1、2、3号,不仅在黄三角地区表现良好,还推广种植到了内蒙古通辽市。鲁芒1、2、3号再次成功推广50余亩,培养芒草种植技术人才30余人,为芒草种植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通过暑期工作的开展,芒草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种植技术进一步传播完善。
解决生产难题,多方合力赋能产业
迎着晨光,在山东莱西苹果科技小院,园艺学院的小院研究生杨雨晨,早早地就规划好了一天的工作。她仔细观察果树生长状况,记录果实发育细微变化,在实践中检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小院另外一位研究生王强,趁着早上天气凉快,开展土壤样品采集,到实验室测量土壤硝酸盐与土壤水分,他的主要工作是明确苹果土壤实时氮含量与土壤湿度,记录数据,并对果园管理进行反馈。在首席专家徐晓召教授带领下,团队探索出“专家领航、学生扎根,农民参与”的三方聚力工作方案,学生长期扎根小院,与果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果农遇到技术难题,小院师生第一时间进行解决。通过现场指导苹果老品种园更新改建、重新定植抗重茬砧木苹果新品种、苹果砧木组培苗木夏季定植等工作,小院师生为农民提供了面对面、手把手的服务,把难懂的专业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讲解,让科技真正落到了田间地头。
在山东莱阳梨科技小院,园艺学院王彩虹教授等3名导师带领研究生,先后到烟台青农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开展工作。小院师生与地方科技部门和企业一起开展座谈会,小院师生还实地考察了莱阳梨现代高效种植示范园,综合评测了树体生长、果实发育状况以及现代先进果园管理技术的集成应用效果,对梨树夏剪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现场讲解与技术示范。
“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乡村发展双赢
“科技小院”模式不仅为农业农村输送了急需的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和科研素材。“暑期是我们集中发现问题、开展实验、验证技术方案的关键期。”山东鄄城黄精科技小院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王一帆这个暑假实地开展了中药材市场调研工作,摸清了黄精、丹参、益母草等中药材的市场行情,积极对接当地产业,指导丹参、益母草的收获、晾晒和加工工作。同时,团队加大黄精种植宣传力度,在促进中药材科研成果转化、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助力地方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小院还举办了五场中药材种植、加工和推广培训会,参加培训近百人次。
在山东青岛水产功能性饲料科技小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陈京华教授带领团队先后奔赴威海、烟台等养殖基地和企业开展活动,团队聚焦凡纳滨对虾等养殖产业需求,重点开展了虾蟹添加功能性饲料研发与应用工作。期间,八方牧歌集团来访交流,还深入养殖一线举办2场技术培训会,向30余户养殖户普及科学投喂与病害防控知识。
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小院服务力再上新台阶
青岛农业产业金融科技小院积极响应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首席专家经济与管理学院王秀华副教授带领研究生深入城阳区夏庄街道及周边村落开展专项服务。团队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宣传推广需求,为当地蜜蜂研学基地量身打造研学宣传短视频,生动展现蜜蜂养殖科普、农事体验等特色项目,吸引亲子家庭及学校团体关注;针对蜂蜜等农产品销售难题,策划并拍摄蜂蜜直播卖货宣传短视频,突出产品原生态品质与产地优势,助力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同时,为村落整体拍摄了涵盖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特色产业的宣传视频,全方位提升乡村知名度与吸引力。
大数据科技小院师生用现代科学技术赋能科技小院服务能力。团队中,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徐硕同学专攻农业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的调试与优化工作,通过细致打磨技术细节,成功保障数据流稳定传输与高效运转,为后续数据处理筑牢了根基。王忠建同学聚焦数据处理算法开发,凭借专业能力实现数据有效清洗与深度融合,让分散、复杂的信息转化为可用的“数据资产”;苏航同学紧密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开展数据分析与初步建模工作,成果为精准农事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让技术价值切实落地到生产实践中。
这个暑期,我校的山东崂山茶科技小院、山东青岛番茄产业科技小院、山东青岛海参科技小院、山东青岛紫薇科技小院、山东莱山苹果科技小院、山东青岛生猪科技小院、山东莱州甘薯科技小院、山东平度花生科技小院、山东青州蝴蝶兰科技小院、山东诸城肉鸡科技小院等科技小院,也都在首席专家带领下,积极开展工作。许多参与其中的学生也表示,这段经历让他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刻理解,坚定了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心。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